有些国家穷,是很难理解的,就如柬埔寨,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75%是平原,人口还不到1700万,可以说吃饭问题,完全不用愁,可现实却是,它依然是东南亚最穷的国家之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要理解柬埔寨的“贫穷”,得先从历史这锅“苦汤”里找答案。柬埔寨的地理位置很尴尬,夹在泰国、越南、老挝之间,像是三国之间的夹心饼干。 历史上,它基本没过几天安稳日子。吴哥王朝辉煌了几百年,留下了吴哥窟这样的奇迹,可辉煌过后,就是长达数百年的被侵略史。 泰国、越南轮流来“打卡”,法兰西也来殖民一番。等到二十世纪中期,好不容易摆脱殖民,结果没几年又陷入另一场地狱,红色高棉。 红色高棉是柬埔寨历史上最黑暗的一章。那时候,波尔布特打着“人人平等”的旗号,搞了一场彻底的社会实验,结果把国家推回了原始社会。城里人被赶去农村,知识分子被当成敌人消灭,机器被砸烂,工厂被封。 整整四年时间,柬埔寨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于屠杀、饥荒和疾病。那是个连时间都停摆的年代,经济、教育、文化全部崩溃,国家元气大伤。 战争结束后,柬埔寨看似重新站了起来,但留下的创伤太深。国家治理几乎从零开始,人才流失严重,社会秩序一团糟。 政府在重建中既要防内乱、又要防外侵,还要讨好各方势力,结果几十年过去,政治依旧不太稳定。社会信任感低、腐败严重、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想起飞都难。 再加上地缘政治的微妙影响,柬埔寨的发展一直受制于外部力量。越南、泰国都不太希望它太强大;美国盯着它的政治方向;而中国则是少数真心愿意帮它发展的国家。 中国的投资进入后,柬埔寨的基础设施开始起色。以前全国没几条像样的公路,现在有了高速公路、港口、桥梁。 西哈努克港成了中柬合作的样板区,工厂、仓储、物流开始一点点搭起来。对于一个曾经被战争炸成废墟的国家来说,这简直就是“重生”。 不过话说回来,柬埔寨穷,也不是全靠“命不好”。自身治理能力问题,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政府效率低、权力集中、贫富差距大,很多政策执行不到位,经济成果难以普惠到老百姓。 你在金边的街头能看到高楼大厦、豪车云集,可在乡下,农民还在靠天吃饭。教育水平也跟不上,大部分年轻人没受过系统培训,只能做低端劳动力,这就让产业升级变得异常困难。 有些人说,柬埔寨穷,是因为“太懒”。但这个说法其实不准确。柬埔寨人不懒,他们勤快也愿意干活,只是没平台、没机会。 国家缺乏产业链和技术支持,外资进来多半搞的是资源开发和低端制造,这种经济结构虽然能带动就业,却很难提升整体收入。你想让一个人致富,不能只让他搬砖,还得教他造房子。 不过这几年,柬埔寨确实在慢慢变。靠着中国投资的工业园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有稳定的工作。旅游业也恢复得不错,吴哥窟仍然是全球游客必打卡的景点。 再加上“一带一路”的助推,柬埔寨正逐步融入区域经济网络。过去那个“边缘的小国”,现在开始参与东南亚供应链,变得越来越有存在感。 当然,想真正脱贫,柬埔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政治上得更加透明,经济上要开放而稳健,教育上要提升劳动力素质,社会上要减少腐败和阶层固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的财富流动起来,让普通人能分享到发展的红利。 站在今天看柬埔寨,它就像一个被摧毁后重新种下的树苗。虽然还小,还弱,还容易被风吹歪,但只要根扎得深,它迟早会长成参天大树。 柬埔寨的未来,不一定辉煌,但绝不会一直困在贫穷的泥潭里。只要它能抓住发展窗口期,稳住政治,善用外资,踏实搞建设,哪怕慢一点,也会看到希望。 所以啊,柬埔寨的贫穷,并不是命中注定,而是历史留下的沉重包袱。现在的它,正试着把这包袱一点点卸下来。 也许未来的几十年后,当人们再谈起柬埔寨时,说的就不再是“最穷的国家之一”,而是“东南亚崛起的新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