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滑翔制导炸弹射程不断延伸:波尔塔瓦、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尼古拉耶夫及敖德萨州…… 俄罗斯空军这些年对滑翔制导炸弹的改装越来越来劲儿,本来就够麻烦的武器,现在射程拉得更长,乌克兰后方那些地方开始吃不消了。简单说说,这东西的核心是UMPK套件,装在FAB系列老式炸弹上,加了翅膀和制导系统,本来射程也就50到70公里,飞机得靠近前线扔。现在呢,俄罗斯人搞了喷气推进版,尾巴上多加个小涡轮发动机,射程直接跳到100公里甚至200公里。飞机可以躲在防空网外扔,风险小了不少。数据显示,从2024年底开始测试,到2025年10月,这玩意儿已经批量用了,工厂那边加班加点,月产几百枚,库存堆得老高。 先说波尔塔瓦州,这地方离前线有上百公里,本来算后方安全区。10月20日,俄罗斯空军第一次用带喷气推进的KAB型滑翔炸弹打这儿,目标是工业设施和仓库区。乌克兰空军通报说,苏-34轰炸机从别尔哥罗德方向起飞,炸弹滑行轨迹更稳,落地精度高,造成局部破坏。专家分析,这标志着俄罗斯开始把打击范围推到中部腹地,波尔塔瓦作为交通枢纽,铁路和补给线多,挨炸后修复得费劲。国际观察人士指出,这种升级不是为了前线突破,而是想打乱乌克兰后勤节奏,让平民区也跟着遭殃。说白了,射程一长,飞机不用冒险,扔完就跑,乌克兰防空系统追都追不上。 接着是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别名Dnipro,这儿是乌克兰工业心脏,离前线更远。俄罗斯从今年夏天起,就零星用UMPK炸弹试水,现在喷气版上场,10月中旬又有几轮打击,针对能源站和军工点。报道显示,炸弹射程拉到110公里以上,从罗斯托夫方向扔过来,轨迹避开雷达,落地后爆炸半径大,影响周边供电。乌克兰官方数据,最近一周Dnipro周边就挨了至少三次这种攻击,损失不小。俄罗斯那边宣传说这是“精确外科手术”,但实际看,卫星图显示周边民用设施也波及,居民区断电好几天。这反映出俄罗斯战略调整:不光在前线硬碰硬,还想从后方掐脖子,逼乌克兰分散资源修防空。 尼古拉耶夫州情况更棘手,这地方夹在黑海和前线间,港口和船厂多。10月16日左右,俄罗斯空军用KAB系列滑翔炸弹从黑海北部方向打过来,射程超过100公里,目标是防御工事和补给站。乌克兰军方报告,炸弹带推进器后,速度快了,机动性强,防空拦截率降了10%。尼古拉耶夫作为南部要冲,挨炸后,海岸线防御弱了点,俄罗斯海军那边蠢蠢欲动。国际媒体分析,这波打击是试探,俄罗斯想清扫障碍,为更大行动铺路。事实是,UMPK升级让这种炸弹从“近身肉搏”变成“远程狙击”,乌克兰得加紧部署移动防空,但资源有限,覆盖不过来。 敖德萨州是重头戏,这儿是黑海门户,港口吞吐量大,战略价值高。从蛇岛方向发起的攻击,今年夏天俄媒就放风说要用FAB/KAB炸弹试水,现在射程延伸,10月底已经有外围设施挨炸。报道指出,俄罗斯用200公里射程版,从克里米亚扔过来,锁定港口仓库和油库,爆炸后火势蔓延,海运中断几天。乌克兰防务部门通报,敖德萨周边防空压力山大,这种滑翔炸弹低空飞行,雷达难抓,拦截成本高。专家们聊起这事儿,都觉得俄罗斯这是冲着登陆行动去的,先用炸弹软化防御,海军跟上补刀。现实中,敖德萨州挨的打击频率升了,平民疏散增多,后方补给链绷紧。 总的看,这些地区的打击不是孤立的,而是俄罗斯空军整体战术的延伸。UMPK套件从2023年小批量,到现在月产上千,技术门槛不高,成本低廉,一枚改装炸弹也就几万美元,性价比高过巡航导弹。乌克兰那边,F-16刚到位,但数量少,防空主力还是老式系统,应对远程滑翔弹吃力。国际社会反应平平,美国和欧盟援助防空弹药,但跟不上节奏。俄罗斯宣传这叫“火力覆盖”,实际效果是让乌克兰后方从“相对平静”变成“定时炸弹区”。波尔塔瓦的仓库炸了,Dnipro的电厂瘫了,尼古拉耶夫的工事裂了,敖德萨的港口堵了,这些事儿串起来,就看出俄罗斯想拉长战线,耗乌克兰的底气。 从地缘看,这些打击点选得巧。波尔塔瓦在中部,切断中部补给;Dnipro是工业中枢,炸了影响军工生产;尼古拉耶夫守南部门户,弱了黑海防线;敖德萨直面蛇岛威胁,港口一乱,西方援助船队就悬。俄罗斯这套组合拳,逻辑清楚:先用廉价炸弹消耗乌克兰防空,再推地面部队。国际观察报告指出,这不光是军事行动,还带心理战味儿,炸后方让民众疲惫,内部压力上。乌克兰回应是加强电子战,干扰GPS信号,但效果有限,俄罗斯有备份制导。 说到底,这事儿接地气的一面是,战争打到现在,高科技玩意儿越来越多,但底层还是资源比拼。俄罗斯工厂转得飞起,乌克兰修防空修到吐血。长远看,如果射程再拉,敖德萨登陆真成现实,黑海格局就变天。眼下,波尔塔瓦到敖德萨这条线,已经从“安全带”变成“火线”,乌克兰得想辙了。俄罗斯空军这步棋,走得稳当,但国际制裁下,零件供应也卡脖子,升级速度说不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