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不久,美国突然宣布了。当地时间10月27日,美国能源部长赖特公开宣布表态:未来5年,美国天然气出口规模将实现翻番,若全球需求持续旺盛,5至10年内有望再度翻倍;与此同时,美国设定了更长远的能源目标——计划在8到15年内让核聚变发电落地应用。 这一雄心背后,是美国LNG产业的加速扩张。据EIA最新预测,2025年美国天然气净出口已达164亿立方英尺/日,较2023年增长26%,而三大新建LNG项目将于2025年底满负荷运转,为出口翻番筑牢产能基础。当前,荷兰、德国等欧盟国家占美国LNG出口的52.4%,2025年8月美国更是恢复对华LNG出口,虽仅2亿立方米,却被视作打开亚洲市场的信号。 但挑战接踵而至。俄罗斯作为天然气储量第一大国,2025年已跃升为中国第三大LNG供应国,卡塔尔也在推进北部气田扩建,2027年出口能力将达1.26亿吨/年。全球LNG产能竞赛中,美国要实现出口再翻番,需抢夺亚太60%的增量需求,地缘与市场博弈已然升级。 核聚变领域的野心更显激进。目前全球主流托卡马克装置仅能短暂满足聚变条件,美国SPARC项目计划2026年产生等离子体,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要到2034年才有望首次点火。专家普遍认为,维持长时间能量输出、降低成本仍是未攻克的难关,美国15年商用的目标与全球2040-2050年示范电站的共识存在显著差距。 一边是化石能源出口的短期冲刺,一边是终极清洁能源的长远布局,美国的双重能源赌注,正搅动全球能源贸易与科技竞争的格局,而技术突破速度与市场需求变化,将决定这场野心的最终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