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关键的时刻,英国总会对乌克兰伸出援手,始终如一。 就说最近这阵子,乌克兰前线正缺防空武器和无人机的时候,英国立马站出来,和荷兰一起牵头搞了个国际联盟,帮着乌克兰弄F-16战斗机,之前还提前五个月把轻型导弹送过去了,生怕耽误事。 更早的时候,大家还在犹豫要不要给重型武器,英国已经把挑战者坦克送抵前线,后来又第一个给了“风暴阴影”远程导弹,这些都是乌克兰在战场上最急需的家伙事儿。甚至现在还和乌克兰合伙造无人机,一下子计划生产上千架,专门对付俄罗斯的自杀式无人机,连生产线都建到了英国本土。 为啥英国这么积极呢?这得先说说它脱欧后的处境。当年脱欧之后,英国总想着证明自己还是个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可偏偏碰上新冠疫情,经济受了不小打击,那点雄心壮志差点成了笑话。 俄乌冲突一爆发,英国觉得机会来了,要是能在这件事上领头,既能显示自己脱欧后行动更灵活,又能巩固和美国的特殊关系——要知道,英美这层关系可是英国外交的顶梁柱,顺着美国的路子走,总能多捞点话语权。 再往根上挖,英国这心思其实由来已久。几百年来它就有个习惯,不想让欧洲大陆出现一个独大的国家,不然自己的安全就没保障,这就是常说的“大陆均势”策略。历史上一会儿帮着制衡沙俄,一会儿联合别人对付法国,都是为了这个目的。现在俄罗斯在乌克兰动武,英国立马觉得这是在打破欧洲的平衡,要是坐视不管,俄罗斯的势力可能会往西扩张,到时候自己的安全也受威胁,所以必须帮乌克兰顶住。 还有个不能不提的老承诺。1994年的时候,英国、美国和俄罗斯一起签了个《布达佩斯备忘录》,当时说好乌克兰把手里的核弹头都销毁,这三个国家就保障它的安全。现在俄罗斯动了手,英国要是不站出来,不就成了说话不算话的人?以后谁还信它的国际承诺?更别说这还关系到全球核不扩散的规矩,要是让乌克兰白丢了安全保障,其他国家可能就不敢轻易放弃核武器了。 而且英国有个别人比不了的优势——它不怎么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俄罗斯给的天然气只占英国需求的3%,比起挪威、美国差远了。不像有些欧洲国家,一提制裁俄罗斯就怕断气,英国没这个顾虑,所以援助起来更敢下本,不用担心被俄罗斯用能源卡脖子。这就跟咱们过日子似的,手里没软肋,做事自然更硬气。 国内的情况也推着英国往前走。早在内战爆发前,英国老百姓对俄罗斯的印象就不好,负面态度超过了一半,冲突爆发后更是觉得俄罗斯在欺负人。英国政客们正好借着这股民意,打着“支持自由对抗威权”的旗号援助乌克兰,既能捞取政治资本,又能显得自己站在道德高地上。 更巧的是,帮乌克兰还能带动自家军工产业,比如联合造无人机、建导弹生产线,既能解决乌克兰的急需,英国的工厂也能多些订单,顺带拉动就业,这不就是双赢的事儿吗? 现在英国更是把这事当成了长期打算,前段时间刚和乌克兰签了个百年伙伴关系协议,答应到2031年前每年至少给30亿英镑援助,还琢磨着在乌克兰建军事基地、储备装备。 这背后其实还有个小算盘,美国最近对欧洲的心思没那么重了,英国正好借着援乌的机会,在北约里多挑点担子,填补美国留下的空当,顺便修复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关系,毕竟脱欧后两边多少有点生分,防务合作可是个好突破口。 不过英国这么干也不是没代价,国内财政本来就紧张,这么多援助砸下去,不少老百姓抱怨钱该用来建学校医院,议会里也有反对的声音。俄罗斯更是把英国当成了敌对一方,多次发出警告。 但即便这样,英国还是没松劲,说到底,这既是为了眼前的战略利益,也是几百年来外交传统的延续——毕竟在英国看来,维持欧洲的平衡、保住自己的大国地位,比短期的代价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