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俄罗斯就在隔壁,为何之前中国还要绕远买美国巴西的大豆?其实,中国不选俄罗斯大

熹然说历史 2025-10-29 00:08:18

明明俄罗斯就在隔壁,为何之前中国还要绕远买美国巴西的大豆?其实,中国不选俄罗斯大豆,关键在3点。 每年超过1亿吨的大豆进口,中国买家宁愿跨越太平洋从美国巴西采购,却对近在咫尺的俄罗斯大豆不太感冒。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难道真的是”距离产生美”?当我们深入挖掘这个看似违背常理的现象时,会发现答案远比想象中复杂。 说起中国的大豆进口,数字确实惊人。2024年我国大豆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达83.57%,其中从巴西、美国、阿根廷三大主产国进口的大豆进口量占据进口总量的96%以上,年进口规模超1亿吨。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餐桌上的豆腐、豆浆,猪肉、鸡蛋背后的饲料原料,绝大部分都来自万里之外。 而俄罗斯呢?作为紧挨着中国的邻国,2022年,俄罗斯大豆出口量再度超过100万吨,其中的”近70万吨”销往中国。这个数字听起来不少,但放在中国1亿多吨的总进口量面前,简直是杯水车薪。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答案就藏在三个关键问题里。 做生意讲究的是性价比,大豆贸易更是如此。俄罗斯大豆的成本问题,主要出现在生产环节。俄罗斯远东地区虽然紧邻中国,但那里的自然条件并不算理想。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只能种植早熟品种,产量自然上不去。 相比之下,美国的大豆主产区在中西部大平原,那里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早就普及。巴西的情况更厉害,塞拉多高原和马托格罗索州的热带草原气候,简直就是为大豆生长量身定制的。 2008年,我国进口大豆总量为3743.6万吨,主要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其中美国1543.1万吨,占41.2%,巴西1165.3万吨,占31.1%,阿根廷984.9万吨,占26.3%。从这个历史数据可以看出,早在十几年前,这三个国家就已经形成了对中国大豆市场的垄断。 而俄罗斯呢?俄罗斯大豆单产水平低是主要问题,瓶颈是资金与劳力不足和生产技术落后。这就是现实,技术跟不上,投入跟不上,产量自然就跟不上。 农产品贸易,运输是个大头。别看俄罗斯离得近,但这个”近”有时候反而成了劣势。 俄罗斯的大豆主要产区在远东,那里虽然离中国近,但基础设施真心一般。港口设施落后不说,到了冬天还结冰封港,一年中有好几个月根本没法走水路。大豆从田地到港口,得先走铁路或公路,环节多,时间长,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美国就不一样了。美国依托发达的内河航运系统,去年美国农产品运输中只有16%是通过卡车运输的,而水运是主要运输方式,占53%,铁路运输占31%。密西西比河这条黄金水道,直接把内陆产区和墨西哥湾的港口连起来,大豆从农场到装船,整个流程顺畅得很。 巴西虽然内陆运输成本高一些,但人家港口设施完善啊。桑托斯港、帕拉纳瓜港这些大港口,设施现代化程度很高,装卸效率也高,海运成本相对就低了。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中国每年需要进口的大豆量太庞大了,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历史高峰,1.05亿吨。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天要进口近30万吨大豆,这个量级不是开玩笑的。 俄罗斯能提供多少?俄罗斯大豆总产量也在2022年实现了600万吨的突破,创下历史新高。600万吨听起来不少,但这是总产量,不是出口量。即使全部出口给中国,也只能满足我们需求的6%左右。 而美国和巴西呢?美国农业部的一项数据显示,2024年度全球大豆产量4.27亿吨,出口1.82亿吨。这两个国家加起来,能稳定提供几千万吨甚至上亿吨的货源,这是俄罗斯短期内根本无法比拟的。 从市场份额也能看出差距。2024年,中国从巴西、美国、阿根廷等16个国家/地区进口大豆,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前几个大供应商。2024年中国对巴西大豆进口处于第一位(7465万吨,占大豆进口比例71.1%),这个比例说明了一切。 不过,事情也在慢慢发生变化。最近几年,中俄大豆贸易确实在升温。2025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同比暴跌,而巴西大豆进口量则大幅增长,巴西2024年已占据中国大豆进口71.1%的份额。同时,中国与阿根廷推动大豆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俄罗斯大豆进口量同比激增,形成了”南美主导+本土提升+俄蒙补充”的新供应格局。 但要说根本性改变,还早得很。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同比降低,因为两国经贸关系紧张,促使中国实施多元化采购策略。即便如此,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虽然下降了,但仍然不可忽视。 俄罗斯那边也在努力。远东地区有助于中国的大豆来源多元化战略,但短期内规模有限;长期看,黑龙江省对俄大豆投资开发将是推动俄罗斯大豆生产和对华出口的重要因素。但这需要时间,需要投入,更需要技术升级。 从价格角度看,俄罗斯大豆确实有一定优势。从俄罗斯进口的”非转基因大豆”价格,远低于美国、巴西。但价格低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稳定供应、运输便利、质量保证,这些因素同样重要。

0 阅读:5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