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英、法、德、意、加等14国,欧盟、欧洲理事会等17方,发联合声明!这个迹象很

颜冬白云 2025-10-29 16:26:38

乌、英、法、德、意、加等14国,欧盟、欧洲理事会等17方,发联合声明!这个迹象很危险,欧洲很可能要腾出手来和老美一起制衡中国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乌克兰战争已经打了三年多,欧洲深陷能源、经济、难民和安全危机之中。现在,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光靠制裁俄罗斯并不能改变现状,而继续深陷乌克兰战场,只会耗光欧洲的战略耐力。于是,趁着俄乌战线暂时稳定、美国在中东牵制有限之机,欧洲似乎要重新梳理自己的全球棋盘。   更微妙的是,这份声明不是由北约发的,而是以“民主国家联盟”的名义出现,代表一种更宽泛、更灵活的政治合作框架。这种做法表明,欧洲想在名义上保持“独立自主”,但实际上却在用另一种方式呼应美国的全球战略节奏——尤其是对中国的“高科技竞争”与“供应链去风险化”。   这背后,其实是欧洲战略思维的变化。过去两年,欧盟内部出现了两股力量:一派以法国、匈牙利为代表,主张“战略自主”,希望在中美之间维持平衡;另一派以英国、波兰、德国部分政客为代表,坚决追随美国的全球遏制路线。而这次联合声明的出现,更像是后一派的集体胜利——欧洲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正逐步丧失外交独立性。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的这种“集体转向”,并不是突然发生的。从去年开始,欧盟对中国的定位就悄然改变——从“合作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三重定义中,“对手”一词被越来越多地突出。 德国在芯片设备出口上受美国施压后,开始严格审查对华投资;法国虽然口头上仍呼吁保持沟通,但在对台、对印太战略等议题上,也开始释放微妙信号;意大利更是直接退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第一个“掉头”的西方大国。   这些举动叠加在一起,说明欧洲正在为一场新的战略“对齐”做准备。现在的欧洲,似乎要把乌克兰问题逐步“边缘化”,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所谓“印太安全”和“高科技脱钩”上。换句话说,欧洲想腾出手来,去配合美国的全球布局——尤其是在对华竞争上,形成一个更完整的“跨大西洋联盟”。   欧洲可能会继续推动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尤其是高端制造、能源设备和绿色科技领域。其次是在外交领域,欧洲或许会更多介入台湾、南海、人权等敏感议题,用“价值观外交”的名义强化政治施压。第三,则是舆论层面。欧洲的媒体、智库和政客,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内,配合美国制造更多“认知战”话题,把中国描绘成“全球秩序挑战者”,以此来为他们的对华政策寻找正当性。   然而,这种对华“集体施压”的战略,真能让欧洲得利吗?答案恐怕并不乐观。因为欧洲当前的根本问题,并不是来自“外部竞争”,而是内部的分裂、能源危机和产业空心化。乌克兰战争让欧洲的工业电价飙升,制造业外迁,社会福利开支飙高,经济增长陷入长期停滞。 对中国这种全球最大的消费与制造市场搞“脱钩”,无异于自断命脉。法国总统马克龙曾警告过:“欧洲不能成为别人的附庸。”但现实是,欧洲正在一步步走向战略从属——而这一次,主动权已经不在自己手中。 信息源:《乌克兰、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欧盟、欧洲理事会等17方发表联合声明》京报网

0 阅读:0
颜冬白云

颜冬白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