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宣布,要将两家日产能合计达60万桶的中国炼油企业--辽阳石化和山东裕龙石化,以及中国石油的贸易部门中石油香港公司列入了对俄制裁名单。这是欧盟首次制裁中国大型炼油厂和石油贸易商。 欧盟 10 月 28 日突然抛出的制裁名单,把两家中国炼油巨头推到了风口浪尖 —— 辽阳石化和山东裕龙石化,这两家日产能加起来达 60 万桶的企业,再加上中石油香港公司,成了欧盟首次制裁的中国大型炼油厂和石油贸易商。 先看被盯上的这两家炼油厂。辽阳石化坐落在辽宁,是东北老牌炼化企业,每年能加工 1000 万吨原油,其中一部分俄罗斯原油会被炼成柴油、汽油,供应国内北方市场。厂里的老员工都知道,为了应对国际油价波动,企业三年前就建了能存 150 万立方米原油的储罐,还打通了中俄原油管道的支线,就是为了在供应链上多留些余地。 而山东裕龙石化更不简单,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项目,它的 2000 万吨炼化一体化装置去年刚投产,光配套的港口就能停靠 30 万吨级油轮,年吞吐量达 3000 万吨,是北方重要的能源枢纽。 中石油香港公司的处境同样值得关注。这家负责中石油海外石油贸易的企业,在亚洲石油市场摸爬滚打了 20 多年,每年要经手超过 8000 万吨原油和成品油贸易,其中俄罗斯原油占比约 15%。 公司里不少员工都有在中东、中亚油田工作的经历,对不同地区原油的品质、运输路线了如指掌,之前为了避开部分地区的贸易限制,还专门开发了多元化的结算渠道,没想到这次还是被欧盟列入了名单。 欧盟这次动手,背后藏着复杂的能源算计。今年以来,欧盟对俄石油禁运效果不如预期,俄罗斯通过调整出口方向,把更多原油卖给了亚洲国家,其中中国的进口量同比增长了 12%。 欧盟委员会在内部报告里提到,中国炼油企业加工俄油后,部分产品可能通过第三方渠道流入欧洲,影响禁运效果。但熟悉能源贸易的人都清楚,原油炼化后的产品成分相似,很难精准追踪来源,欧盟这种 “连坐式” 制裁,更像是想给中国企业施压,限制中俄能源合作的深度。 被制裁企业的应对已经悄悄展开。辽阳石化最近调整了原油采购比例,增加了来自中东和西非的原油进口,虽然成本比俄油高了 5% 左右,但能保证生产稳定。 山东裕龙石化则加快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上个月刚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签了协议,未来每年会从对方那里进口 500 万吨原油,还计划把部分炼化产品出口到印尼、越南等市场,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中石油香港公司也没闲着,开始更多使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还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探讨了长期供货协议,想在贸易模式上找到新的突破口。 国际市场的反应也很直接。制裁消息公布当天,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小幅上涨 1.2%,但亚洲原油现货市场反而更活跃了 —— 印度、韩国的炼油企业纷纷向中国卖家询价,想趁着市场调整增加采购。有分析师指出,欧盟制裁反而可能让亚洲能源市场的联系更紧密,中国炼油企业的产能和技术优势,在这种格局下反而能发挥更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反对任何国家以制裁为名干涉正常的国际贸易,呼吁各方保持能源市场稳定。这种态度背后,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底气 —— 去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 5.2 亿吨,其中多元化的进口来源和不断完善的储备体系,让中国在应对国际市场波动时更有韧性。 如今,距离欧盟制裁正式生效还有 30 天,被列入名单的中国企业还在抓紧时间调整业务布局。这场突如其来的制裁,到底会影响中俄能源合作的走向,还是会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找到新的发展空间,还有待时间检验。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