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目的达到了! 就在今天,印度突然宣布: 10月28日,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该国企业将停止通过贸易商购买俄罗斯石油公司与卢克石油的原油。 最先扛不住的是印度最大私营炼油商信实工业,直接官宣停购这两家俄企原油,理由是“满足合规要求”。这可不是小角色,单9月它就每天买63万桶,占印度当月俄油进口的近四成。 西方制裁的绞索正在收紧。美国财政部上月刚把俄罗斯最大石油贸易商苏尔古特列入SDN清单,任何与其交易的企业都可能被踢出美元结算体系。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印度炼油商们连夜修改采购合同,生怕成为下一个制裁靶子。 新德里的决策透着两难境地。去年俄罗斯原油占印度进口总量暴涨至35%,莫迪政府靠着廉价能源压住通胀,现在却要在美俄间走钢丝。财政部官员私下抱怨,西方银行开始拖延印度企业的美元交易,这种无声的压迫比公开警告更致命。 俄罗斯的折扣原油再香也抵不过生存压力。信实工业孟买总部传出消息,法务团队连续两周通宵核查供应链,发现三家二级供应商竟与受制裁俄企有隐秘关联。这种“洋葱式架构”原本是规避制裁的障眼法,如今成了引爆合规地雷的导火索。 转向中东的代价立竿见影。迪拜原油相较乌拉尔原油每桶贵出8美元,按信实工业原有采购量计算,每天要多烧掉500万美元。这些真金白银最终将转化为汽油涨价,印度车主很快会在加油站感受到国际政治的连锁反应。 中国炼油商却悄然补位。山东地炼企业近期大量购入折价俄油,运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绕开制裁。这种东方智慧与西方铁拳的博弈正在重塑全球能源版图,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原油期货持仓量创下历史新高。 欧洲买家正在经历戏剧性转变。曾经坚决抵制俄油的德国最大炼油厂,如今通过“产地混合”方式悄悄进口哈萨克斯坦含俄油成分的混合原油。能源现实主义的潮水冲垮了道德高地的围墙。 这场石油暗战暴露了全球化的裂痕。当印度被迫选边站队,发展中国家突然看清:所谓自由贸易不过是强权手中的橡皮图章。巴西总统卢拉在G20会场直言不讳:“能源安全不该成为地缘政治的人质。” 石油美元的霸权基石正在松动。印度央行力推卢比结算机制,尽管当前仅覆盖15%贸易额,但孟买交易所的原油期货合约持仓量三个月激增270%。这种沉默的金融起义或许比战场硝烟更令华盛顿不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