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回自己的国家!”10月25日,广东深圳,几名印度人坐地铁时,竟然在大庭广众之

红雯看国际 2025-10-29 20:19:47

“滚回自己的国家!”10月25日,广东深圳,几名印度人坐地铁时,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吃手抓饭!虽然有人上前劝阻过他们,可印度人根本不听,地铁站回应:对所有乘客都一视同仁,不会因为是外国人不管。

说句实在的,不管你是哪国人,到了一个地方就得守当地的规矩,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深圳地铁早就有明确规定,车站付费区和列车里除了婴儿喂食,一律不能吃东西,这写在《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里,不是随口说说的规矩。

之前咱们自己人在地铁喝口牛奶都能被警告记录,凭啥外国人吃起手抓饭来就能例外?地铁站说“一视同仁”这话算说到点子上了,要是因为他们是外国人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才真是寒了守规矩人的心。

可能有人会说“手抓饭是人家的文化传统”,这话没错,在印度人家用右手抓饭是洁净的象征,可那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场景里。

到了地铁这种密闭的公共空间,就得考虑别人的感受,你想想,早高峰大家挤地铁本来就闹心,突然飘来一股浓郁的咖喱味,有人闻着恶心,有人对香料过敏,这不是明摆着影响别人吗?

之前武汉有个女的在地铁吃热干面,被人劝了还把面扣人头上;杭州有人吃包子喝豆浆,劝两句就泼人豆浆,这些事儿不都是因为吃东西引发的冲突吗?

要是放任不管,今天是咖喱饭,明天可能就有人在车厢里吃韭菜盒子、螺蛳粉,那地铁不成饭馆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卫生问题,公共场合人来人往,手上的细菌本来就多,用手抓着饭吃,再摸扶手、拉环,细菌不就到处传播了?小荷医典都说了,人员密集的地方,病菌特别容易扩散,万一有人带了传染病,这不就是给大家添风险吗?

而且饭粒、油渍掉在地上,清洁阿姨得蹲在那儿用钢丝球一点点蹭,早高峰过后车厢里狼藉一片,增加人家多少工作量?

这些活儿最后还不是咱们纳税人的钱养着的工作人员来干,说白了就是违规的人舒服了,让所有人替他买单。

有人可能觉得“小题大做”,但规矩这东西就是这样,差一点都不行,你看香港地铁,禁食规定管得严,谁在付费区吃东西直接罚2000块,人家的车厢就干净整洁得多。

上海也规定地铁吃东西最高罚500,80%以上的市民都支持这规矩,深圳地铁其实也有罚则,能罚50到500块,可实际执行起来太松了,去年三百多起饮食投诉,真正开罚单的还不到10%。

这次那俩印度乘客最后也只是被口头劝了劝,没开罚单,说是“考虑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可这难道不是给规则打了折扣?要是下次再有外国人这么干,是不是还能拿“不懂规矩”当借口?

不过话说回来,地铁站后续的改进措施还算实在,打算在福田站、深圳北站这些外国人多的地方加印地语、韩语的“禁止饮食”标识,11月还搞文明出行月活动,这些都挺必要的。

但关键还是得“动真格”,安全员巡查得更勤点,别等乘客都吃完了才发现;遇到违规的不管是哪国人,该提醒就提醒,该罚款就罚款,这样才能让人真正敬畏规则。

咱们普通人也得明白,维护公共环境不是哪一方的事儿,看到有人在地铁吃东西,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该劝就得劝,不是要跟人吵架,而是把规矩讲清楚。就像之前有网友说的,和谐社会不是没人说话,而是大家都守规矩、敢较真。

你想想,要是人人都觉得“别人不管我也不管”,那地铁里得多乱?老人孩子被食物残渣滑倒了怎么办?气味过敏的人犯病了谁负责?这些后果可比“不好意思提醒”严重多了。

说到底,国际化城市不是“无底线包容”,而是用明确的规矩框住边界,让所有人都在规矩里相处。

印度朋友来中国工作生活,我们欢迎,但前提是得尊重咱们的公共规则;就像咱们去国外旅游,也得遵守当地的规矩,不能在人家的教堂里大声喧哗,不能在禁止拍照的地方乱拍。这不是“看不起谁”,而是互相尊重的基本道理。

希望这次的事儿能给所有人提个醒:地铁是大家的公共空间,不是自家厨房,不管你来自哪个国家,不管你吃的是手抓饭还是包子馒头,守规矩都是第一位的。

地铁站既然说了“一视同仁”,就得真的做到,别让规矩变成“软柿子”,这样才能让咱们的公共环境越来越舒服,让守规矩的人不委屈。

0 阅读:74
红雯看国际

红雯看国际

国际新鲜事每天更新,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