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毫不客气地表示:中国14亿人口,从来就不缺人才,全送到

洞察观史 2025-10-29 22:45:31

[浮云]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毫不客气地表示:中国14亿人口,从来就不缺人才,全送到美国了,怎么跟美国竞争? 作为全球芯片行业的 “定海神针”,这位深耕半导体领域数十年的老将,说话向来不绕圈子,这次他直接点破了一个很多人不愿直面的现实。 在一场全球半导体行业峰会上,面对台下众多国内外企业高管和行业专家,张忠谋被问及中美科技竞争的核心短板时,语气犀利却直指要害。 他坦言,中国 14 亿人口基数摆在这,从来不缺聪明肯干的人才,可让人遗憾的是,大批顶尖的科技人才,最后都选择了去美国发展。这话听着扎心,却精准命中了当下科技竞争的关键 —— 人才流向,往往决定着技术迭代的速度。 作为一手将台积电打造成全球芯片代工巨头的掌舵人,他见证了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人才流动轨迹。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就开始出现理工科人才赴美留学的热潮,而这一趋势在芯片、人工智能等高端科技领域尤为明显。 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中国赴美留学的学生中,理工科占比始终稳定在 60% 以上,其中电子信息、微电子、计算机科学这些和芯片研发密切相关的专业,长期占据留学热门榜前列。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理工科毕业生中,超过半数选择留美工作,尤其是清华、北大、复旦等顶尖高校的尖子生,很多都进入了英特尔、高通、苹果等科技巨头的核心研发部门,或是美国国家实验室。 美国能吸引这么多中国人才,核心无非两点。一方面是实打实的待遇,硅谷科技公司给顶尖工程师开出的年薪,往往是国内同岗位的两三倍,再加上股权激励、完善的福利体系,吸引力确实不小。 另一方面是科研环境,美国拥有全球最密集的高端实验室、最成熟的产业链配套,对于想在技术上有所突破的人才来说,这样的平台很难拒绝。 但张忠谋的话绝不是要否定中国的人才潜力,反而更像一种清醒的提醒。最近几年,国内已经开始全力补齐人才留存的短板。 高校层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学府纷纷成立集成电路学院,芯片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仅 2023 年一年,全国就有超过 20 所高校新增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企业这边,华为、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给核心技术人才开出的薪酬待遇越来越有竞争力,有的还推出了专项住房补贴、科研启动资金,就是想把人留住、用好。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留学人才回流的比例正在持续上升。人社部的数据显示,2023 年留学回国人员中,理工科占比高达 72%,其中不少是在海外有 5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芯片工程师。 他们选择回来,核心原因就是国内芯片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机会密度。现在的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追赶,能给人才提供的研发平台和成长空间,早已不是十年前可比。 芯片研发从来不是单纯的资金堆砌,一个核心工程师的缺口,可能会让一款芯片的研发周期延长数年。 台积电自己也在全球布局人才网络,不仅在台湾本土建立研发中心,还在大陆、美国设立分支机构,目的就是吸纳各地的顶尖人才。他的这番言论,更像是在提醒行业,科技竞争的底层逻辑,从来都是人才的竞争。 有人觉得张忠谋的话太过犀利,戳中了痛点,但换个角度看,这正是推动问题解决的清醒剂。以前很多人才外流,是因为国内科技产业链不够完善,科研条件有差距。 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中国芯片行业的国产化替代正在加速,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完整的产业链正在形成,能给人才提供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多。 毕竟,真正的竞争优势,永远源于对自身潜力的挖掘和对核心资源的掌控。 (主要信源:中国网资讯——台积电张忠谋讽刺:有钱就牛?中国14亿人口,从来就不缺人才,全送到美国了,怎么跟美国竞争?而国民学长李柘远却用实力打脸所有人!)

0 阅读:7

猜你喜欢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