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投资者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印度撤资! 印度撤资最近闹得挺大,核心原因藏在苹果和多家在印度投资的企业里。 几年前印度把苹果当成香饽饽,又是简化审批又是承诺税收减免,好不容易把对方的 8 条核心产线从中国吸引过去,在泰米尔纳德邦建了超大型工厂,一度成了招商引资的标杆。 没人想到,合作的甜头还没尝多久,印度税务部门突然翻出 1961 年的老法律 —— 那时候全球化都没成型,哪考虑过现代企业的运营模式 —— 要求苹果不能只按印度本土营收缴税,得把全球营业额算进去。 一张十亿美元的税单直接拍过去,这操作在全世界都少见,正常情况下跨国公司只需要按当地赚的钱交税。 摆明就是要钱,苹果公司在印度投入巨大,就陷入两难的地步,而且印度制造产品合格率还很低,无奈只能打官司。 这样的事儿不是头一回。 中国的保变电气带着技术和产业链过去,结果增资申请被压了 18 个月,美国福特干脆关掉了钦奈工厂,毕竟美国把印度商品关税提到 50%,出口的发动机彻底没了利润。 外资们这下彻底看清了路数,今年从印度股市撤资已经超过 170 亿美元,2023 年还往里投了 200 亿,前后对比太刺眼。 毕竟企业是想赚钱,结果印度是想榨干这些企业。 资本跑路还带崩了市场,卢比兑美元今年跌了 3.7%,印度基准股指连续 5 个月不如周边市场,这是 2013 年以来头一回。 更吓人的是,近三年已经有 3200 家外资企业从印度跑路,连苹果的代工厂富士康都栽了跟头,工厂火灾后发现安全监管和技术工人全是问题。 印度这会儿急了,央行推出 11 项改革,简化外资开户流程,甚至允许用银行信贷炒股。 可这些动作没戳中要害,投资者怕的不是开户麻烦,是政策说变就变,法律能当橡皮泥捏。 中央财经大学有教授说得实在,美元走强只是诱因,真正的病根是印度政策没诚信,股市估值虚高还没利润支撑。 印度一直以来的逻辑就是,既想要外资的钱和技术,又不想给稳定的环境。 想靠几十年前的老法律薅羊毛,以为能赚快钱,殊不知砸了自己的招牌。 全球资本现在精得很,不是画个 “世界工厂” 的饼就能骗来的,人家更认实实在在的规矩。 中国能留住资本,靠的就是政策说话算话,产业链完整,这些恰恰是印度最缺的。 新加坡有分析师说得直接,要让外资回来,得先做到三点:美国政策明朗、卢比稳住、股市估值合理。 可现在这三样印度一样没占,改革只改表面,没解决 “先招商后收割” 的老毛病。 那些跑掉的企业已经用脚投了票,信誉这东西碎了,想粘起来可比吸引外资难多了。 资本永远比人更聪明,它或许会为短期利益驻足,但绝不会在没有安全感的地方久留。 印度要是想真的留住企业,光靠改金融政策没用,得先学会守规矩讲诚信。 毕竟做生意最基本的道理,全世界都一样:你对别人靠谱,别人才愿意把钱交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