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拒绝与荷兰官方就安世事件开展磋商,导致荷兰把控下的安世总部难以保障欧洲车企芯片供应,法国总统直接呼吁欧盟对中国实施“最严厉制裁”。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本质就是荷兰先动手,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还把欧洲汽车业拖进了麻烦里。 其实早在9月30日,荷兰就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冻结了中资企业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想着这样就能拿捏住这家芯片巨头。 可他们忘了,安世虽然研发核心在荷兰,真正的生产命脉却在中国,东莞工厂承担了七成的芯片封装测试业务,大众、宝马这些欧洲车企的车规级芯片,四成以上都靠这儿供应。 中方拒绝和荷兰官方磋商,说白了也是对这种单边操作的回应,毕竟荷兰没给出啥清晰的法律依据,就单方面暂停中方高管职务,换谁也不能接受。 更关键的是,安世中国区直接宣布独立运营,不搭理荷兰总部的任何指令了,还要求欧洲客户绕开总部直接跟中国区谈合作,不仅要废除旧协议,结算还得用人民币。 加上中国商务部10月4日的出口管制,荷兰总部手里只剩下个空架子,根本没法给欧洲车企供货。 这下欧洲汽车业可慌了神,芯片交付周期从45天硬生生拉长到75天,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都警告了,现有库存撑不了几周,再过十几天生产线可能就停摆了。 大众的狼堡工厂已经减产10%,光是2024年芯片短缺给德国汽车业造成的损失就超过200亿欧元。 就在这节骨眼上,法国总统跳出来呼吁欧盟搞“最严厉制裁”,可明眼人都知道,法国汽车业对安世芯片的依赖度远不如德国,站着说话不腰疼罢了。 不过欧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荷兰首相想把这事炒成“安全危机”,但响应者没几个。 德国总理默茨直接说没达成制裁共识,毕竟德国企业正遭着罪;意大利也犯嘀咕,怕制裁影响自己对华89亿欧元的汽车出口,匈牙利、西班牙这些国家也都持保留态度。 甚至有不少德法车企联合给欧盟施压,要求赶紧坐下来对话解决问题,谁也不想眼睁睁看着生产线停转。 其实这事儿也给全球化产业链提了个醒,现在的产业分工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单边搞强制干预根本行不通。 荷兰以为冻结控制权就能掌控一切,没想到反而倒逼安世中国加速整合国内资源,东莞工厂还要在2025年底把产能提升三成。 欧洲车企高管私下都吐槽,荷兰这是把筹码白白送给了中国。 说到底,中方拒绝磋商不是故意为难谁,而是对不合理单边行动的正当回应,而法国呼吁的“最严厉制裁”,更像是不切实际的政治表态。 在相互依存的时代,靠制裁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回到对话合作的轨道,才符合各方利益。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