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黄百韬妻子金素勤、儿子黄元敬,黄元振,黄元效等人,一张罕见的合影,就在两年前,黄百韬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身亡,金素勤带着孩子去了台北定居。 提起黄百韬这人,只要稍微了解点近代史的,基本都听过他的名号,毕竟是淮海战役里名头响当当的国民党将领。但好多人压根不知道,这黄百韬跟蒋介石的“自己人”压根不沾边,他可不是蒋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心腹,从头到尾都带着“杂牌军”的标签。 早年间,黄百韬还是个无名小卒的时候,就被北洋军阀里的李纯给瞧上了——这李纯当年也是一方军阀大佬,能被他看上眼,说明黄百韬多少有点真本事。那时候他就在李纯的队伍里从最底层的排长干起,一步步熬到连长,虽说职位不高,但也算是在军阀混战的乱世里站稳了脚跟。 说句实在话,黄百韬这人真不是混日子的,肚子里确实有两下真功夫,带兵打仗、处理军务都有自己的一套法子。后来跟着部队跟奉系军阀死磕,打输了被张宗昌的人活捉,他倒也识时务,干脆就投靠了张宗昌,没想到这一投还投对了,直接被提拔成了旅长,手里的兵权一下子就重了不少。 可好景不长,张宗昌也死了,树倒猢狲散,黄百韬没办法,只能跟着自己的军长一起转投了蒋介石。他心里门儿清,自己是“半路出家”的杂牌,在蒋军嫡系扎堆的队伍里没根基,所以做人做事格外听话,让往东绝不往西,让冲锋绝不后退,就凭着这份“老实听话”,还真被蒋介石注意到了,慢慢受到了重用,官路也越走越顺,从旅长一路往上爬,混得有模有样。 等到解放战争打起来,黄百韬那叫一个积极,每一场仗都豁出去打,生怕落了别人的话柄,也想靠着战功再往上挪挪位置。后来淮海战役开打,他更是直接当上了兵团司令,手里握着好几个军的兵力,也算是国民党军里的实权人物了。 但这人啊,有时候就是太贪心,也太迷信自己那点算计。淮海战役打到关键时候,他被困在碾庄,其实当时但凡心一横、别犹豫,不管不顾地往西突围,顶多损失点兵马,自己保条命逃出去也不是没可能。 可他偏不,心里总抱着侥幸,一门心思盼着李弥的部队能往东来增援,自己则守着碾庄那点临时工事,想搞个“中心开花”,把我军的兵力吸引过来,再等援军里外夹击——现在回头看,这想法简直天真得可笑。 最后呢?李弥的援军迟迟不到,他的工事也被我军一点点攻破,最终落了个兵败如山倒的下场。其实说到底,不是他黄百韬打仗不行,而是那时候的国民党早就烂到根儿了。 他黄百韬,说到底就是蒋介石独裁统治的牺牲品,一辈子忙着争功、忙着保命,最后还是成了败局里的一枚弃子,想想也挺可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