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张作霖让韩麟春拿着50万大洋去上海买军火,他却打牌输光了。张作霖大怒:“再给他汇100万,50万买军火,50万翻本把钱赢回来!” 1918年,张作霖帐下军械专家韩麟春,怀揣着五十万大洋公款,毅然踏上前往上海的旅程。他的这一行动,仿佛在时代的洪流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他的核心任务,是为奉天军采购一批关键设备。然而,这位专家踏入赌场后,在那充斥着欲望与赌局的场域中,将那笔巨款尽数输光,曾经的财富如梦幻泡影般消散于赌场的喧嚣里。 面对如此变故,张作霖的反应出人意料,他非但没有处死韩麟春,反而追加了一百万大洋。 此乃一时冲动之下的豪迈之举,抑或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精妙算计?这般疑问,如迷雾萦绕,引人探寻背后的真相。 张作霖的决策,根植于他对人才稀缺性的深刻理解。韩麟春,字芳辰,辽阳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他并非普通工匠,而是能独立改良并研发出“韩氏七九步枪”的顶尖专家,其成就曾获北洋政府颁发勋章。 张作霖深知,五十万大洋虽足以供养一个师,但终究是可再生资源。而韩麟春这样精通军械、眼光独到的人才,却是可遇不可求的。 机器易得,懂得驾驭机器的人难寻。张作霖的愤怒真实存在,他曾在书房摔碎茶碗,大骂不止。 待那一阵怒火如狂风过境般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冷静理智的价值权衡,犹如风暴后的海面重归平静,开始审慎考量得失。 他押注的并非金钱,而是韩麟春这个“活资产”未来能创造的巨大回报,这远非一次性的资金损失可以衡量。 追加的一百万大洋,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品性测试。韩麟春不慎将公款输尽,却未选择潜逃。 他毅然向张作霖发出“绝笔电报”,于电文中坦诚己过,言辞恳切,以决绝之态表示愿以死谢罪,其情令人感慨。 这个举动传递了一个关键信号:此人虽有大过,但良心未泯,尚存担当。这与张作霖的用人标准不谋而合,他曾因一名卫兵深夜恪守规定拦住自己而大力提拔,看重的正是这种“守规矩”的品质。 张作霖的指令极具深意:一百万里,五十万用于购买军火,另外五十万让韩麟春去赌场“翻本”。这既是给予信任,也施加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巨大心理压力。 收到汇款的韩麟春双手颤抖,他深刻感受到了这份信任的重量。他的行动次序证明了考验的结果:他选择先处理购买军火的正事,之后才进入赌场,将责任置于个人荣辱之上。 此次投资收获颇丰,回报之巨远超预先设想。其成果令人惊喜,展现出此次投资决策的精准与明智,也为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战方息,上海迅即成为远东军火交易枢纽。直系、皖系军阀各怀鬼胎,皆觊觎因《凡尔赛条约》而低价抛售的德国克虏伯工厂设备,妄图借此中饱私囊。 韩麟春凭借深厚专业学识,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力挫直系代表。 他成功购得镗床、炮弹铸模机、火药配方设备等核心装备,为相关领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事后,他冷静进入赌场,成功赢回了此前输掉的本金。 短期任务的完成只是开始。这批设备彻底改变了奉天军工的命运。昔日的奉天军械厂,仿若小作坊,连基础步枪都无法自主生产。 然而,在韩麟春后续的主持操持下,该厂实现脱胎换骨之变,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1923年,他荣升东三省兵工厂总办。 彼时,兵工厂步枪月产量实现了质的飞跃,由原本的400支迅猛激增至4000支,发展之速令人惊叹。 工厂最终发展为亚洲最大的军工基地之一,年产大炮150门、枪弹60余万发,成为奉军日后逐鹿中原的硬实力基础。 信息来源: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张作霖——2023-09-03 15:28·和政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