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乌克兰总统正式宣布 乌克兰全国战时状态及总动员令又延长了90天,至2026年2月3日。 目前乌克兰动员150多万人,其中在前线作战的兵力约30万人。 但因各种各样的原因,30万到40万被征召者无法参战,因此需要继续扩大征兵范围,延长全国战时状态和总动员令,就成为必然。 东部前线的形势十分严峻,波克罗夫斯克已经70%的区域被俄军控制,乌军的补给线被切断,补给困难,已经陷入巷战的僵局之中。 能源方面,乌克兰60%的天然气产能已经被俄罗斯导弹和火箭弹摧毁,预计在冬季还需要额外进口44亿立方米天然气才能维持供暖。 战争像一台生锈的机器,齿轮咬合间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延长动员令的背后,是兵源枯竭的残酷现实。150万人被征召,仅有30万人在前线厮杀,剩下的人去哪儿了?伤亡、逃亡、训练不足……每一笔都是战争欠下的血债。 前线士兵的枪膛里,填装的不仅是弹药,还有疲惫与绝望。波克罗夫斯克巷战的血腥拉锯,让城市变成一座巨大的坟墓。俄军控制七成区域后,乌军后勤命脉被生生掐断。士兵们守着断壁残垣,等待的补给可能永远在路上。 能源战争悄无声息地蔓延。天然气产能被摧毁六成,这个冬天将成为乌克兰人记忆里的又一道伤疤。44亿立方米的缺口背后,是无数家庭在寒风中颤抖的呼吸。战争从不区分前线与后方,每一枚导弹都落在普通人的屋顶。 西方援助的承诺像隔着雾霭的灯塔,光亮忽明忽暗。武器运输线在政治博弈中扭成死结,前线士兵握着即将见底的弹药箱,听见了盟友脚步声里的犹豫。国际社会的掌声,终究暖不冻僵的双手。 征兵的阴影笼罩着每个适龄男子。逃兵役者挤满边境检查站,有人藏进地下室,有人伪造医疗证明。当保家卫国的口号撞上生存本能,选择从来不是非黑即白。那些无法参战的三十万人,何尝不是制度漏洞的牺牲品? 战争经济正在吞噬这个国家的未来。格里夫纳贬值像雪崩般无法阻挡,军费开支抽干了教育、医疗的血液。工厂昼夜不停生产军火,农田里却长不出足够的粮食。这场消耗战,赌上的是整整一代人的命运。 克里姆林宫的战术越来越清晰:用时间碾碎抵抗意志。当欧洲为能源价格焦虑时,乌克兰人在废墟里翻找着过冬的柴火。战争第三年,希望成了最奢侈的消耗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