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能源部长宣布了 10月31日,美国能源部长赖特表态,美国正讨论向

握不住的是風 2025-11-01 00:13:28

就在刚刚! 美国能源部长宣布了 10月31日,美国能源部长赖特表态,美国正讨论向欧洲输送更多石油和天然气,消息迅速引发全球能源市场关注。 这一讨论并非偶然,7月特朗普与冯德莱恩已达成协议,欧盟承诺三年斥资7500亿美元购美能源,如今是协议推进的具体动作。美方早有铺垫,持续推动欧洲用美能源替代俄罗斯能源。 协议目标与现实差距悬殊,其要求欧盟每年购2500亿美元美能源,但2024年欧盟自美能源进口仅不足800亿美元,尚不足目标的三分之一 。即便美国2024年相关能源出口总额也才1658亿美元,难以满足需求。 价格差距更显棘手,2025年一季度欧盟买美液化天然气每立方米1.08欧元,俄罗斯同类产品仅0.51欧元,美能源价格高出约111%。对能源密集型的欧洲制造业而言,成本压力陡增。 美国供应能力存疑,尽管2025年其获批LNG新增产能超800亿立方米/年,但当前出口已接近满负荷,且新增产能多在2030年前逐步释放,短期难大幅提升。要满足欧洲需求,需调整全球市场供应分配。 运输瓶颈同样突出,全球七成LNG运输船被长期锁定,新增运力需建造新船,而单船建造周期长达三年,短期缺口无法填补,这给能源输送带来实际阻碍。 欧盟内部分歧已显现,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因高度依赖俄气表达反对,且欧盟对私营企业采购缺乏强制力,协议执行缺乏刚性约束 。不少分析认为协议更像政治声明,而非可落地的协定。 从本质看,美国既能通过高价能源扩大出口收益,又能推动欧洲减少对俄依赖,强化自身对欧洲的影响力,战略意图明确。 欧洲民众将直面成本压力,按当前价格差测算,能源支出增加已让部分家庭感到负担,相关抗议活动在部分国家零星出现。 这场能源合作能否落地,关键看美欧能否跨越供应、价格与执行的多重障碍。协议背后的利益博弈,正重塑跨大西洋能源关系。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9
握不住的是風

握不住的是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