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将中国放眼里?新加坡步入菲律宾后尘,不断挑衅还暗戳戳给我们使绊子,如果李家继续这样下去,可能真会出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的南海和马六甲海峡,又开始不太平了。最先挑起风浪的,不是菲律宾,也不是越南,而是那个一向自诩“中立”“聪明”的小国——新加坡。 这个岛国地不大,却地位极高,坐在全球最繁忙的海上通道咽喉上,一向懂得在大国之间玩平衡,靠灵活的外交吃尽红利。但这两年,它似乎有点飘了,仿佛忘了自己立国的根本,越来越像是在跟中国较劲。 过去的新加坡,一直以“中立模范”著称,既是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支点,又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伙伴。李光耀时代,他们深知“夹在中美之间,千万别选边站”这个生存哲学。 可到了2025年,新加坡的态度变了,尤其在黄循财上台后,外交动作明显向美印靠拢,言行中甚至带出了一点轻蔑中国的意味。这种变化,在过去几个月里表现得尤为明显。 9月初,黄循财访问印度,看似普通的双边访问,却引发了整个地区的警觉。从表面上看,两国在经贸、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有一定基础,但真正让人关注的,是那份被刻意强调的“安全合作”声明。 黄循财在新德里会见莫迪时,居然直接宣布:新加坡同意印度军舰可随时停靠樟宜海军基地,并支持印度加入马六甲海峡的联合巡逻机制。 要知道,樟宜基地的位置可是极其敏感,控制着通往南海的航道,一旦印度介入,这不仅是向美方靠拢,更是在中国的家门口安插了一个新的军事观察点。 这场访问背后,不仅仅是外交秀,更像是一场地缘政治的布局。印度这些年在美方鼓动下,频频把触角伸向东南亚,尤其在“印太战略”框架下,试图充当“遏制中国”的关键角色。 而新加坡竟主动给印度开了门,这无疑是给中国一个不小的信号:你们在南海和马六甲的影响力,我要分一杯羹。 黄循财在会谈后的发言中还强调“维护航行自由”“加强区域安全”,这话乍听冠冕堂皇,实则暗含针对。因为所谓的“航行自由”,一直是美西方用来介入南海事务的借口。 其实早在那之前,新加坡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就开始升温。2025年3月20日至26日,双方举行了名为“英勇标记”的联合军演,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演练重点不是传统的海上防御,而是城市作战与反恐协同,这个设计相当微妙。 城市作战在东南亚并不常见,但它恰恰可以为未来的“区域干预”铺路。美军派出多型先进无人系统参演,新加坡方面也首次启用了“黑豹”系列装甲车。整个军演更像是一场力量展示,宣示着新加坡正在逐渐成为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跳板。 值得注意的是,在军演结束后,新加坡国防部高官公开称,“与美国的合作不针对任何国家,只是出于防御考虑。” 这句话听起来中规中矩,但谁都明白,这种表态只是表面功夫。军演的内容、地点、规模都已经说明了一切。特别是在南海局势本就紧张的背景下,新加坡此举无疑会刺激区域平衡。 然而,最让中国企业感到寒心的,还不是军事动作,而是经济与科技领域的“倒戈”。2025年4月4日,新加坡政府突然发布公告,禁止企业绕道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和人工智能技术,理由是“遵守国际出口管制规则”。 这一举措明显是在配合美国的新一轮对华科技封锁。过去,新加坡是中国在东南亚高科技合作的重要枢纽,无论是半导体中转,还是AI算力合作,双方都有深厚的项目基础。 可这一纸禁令,几乎让中方多年的投入化为泡影,不少在新加坡设立研发中心的中国科技公司被迫转移项目。 很多业内人士指出,新加坡此举并非被动跟随,而是主动靠向美方阵营。毕竟,美国近几年不断对东南亚国家施压,要求它们在芯片供应链中“去中国化”。而新加坡显然选择了顺势而为,甚至希望借机在国际上捞取更多政治红利。 可它似乎忘了,中国才是它最稳定的经济伙伴。数据显示,2024年中新贸易额超过1500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是新加坡最大出口市场。如今这种“断链式”政策,无疑会反噬新加坡自身的科技产业。 更微妙的是,这种对华不友好的政策,不仅体现在官方层面,在舆论上也开始蔓延。新加坡部分媒体近来频频发表针对中国的评论,刻意放大南海争端、夸大“中国威胁论”,甚至暗示“中国在东南亚扩张”。 这些言论在网络上被大量转载,明显是与美国媒体的口径保持一致。而新加坡政府对此的态度,却是“既不否认,也不制止”。这种模糊的默认,恰恰暴露了他们在政治上的投机与摇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