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国的命,别患美国的病。 中巴大豆贸易圈里的一则消息,让不少人看清了巴西

慕蕊看趣事 2025-11-02 12:21:36

没有美国的命,别患美国的病。 中巴大豆贸易圈里的一则消息,让不少人看清了巴西的“迷之操作”。作为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之一,巴西本握着一手“好牌”——中国每年进口大豆超1亿吨,其中从巴西进口的比例常年稳定在60%以上,这本是两国互利共赢的好生意。 可巴西近期却有些“飘”了,不仅在大豆出口上搞起了“提价限供”,还试图附加一些不合理的贸易条件,仿佛觉得中国没了它的大豆就不行。 这不禁让人想说一句:没有美国的命,别患美国的病。中国在贸易、关税、科技、经济等多场博弈中连美国都占不到便宜,巴西凭什么觉得自己能拿捏得住? 先说说中巴大豆贸易的“前世今生”。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开始从巴西进口大豆,随着中国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大豆的需求激增,巴西也借此机会大力发展大豆种植,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大豆出口国。 202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6500万吨,占巴西大豆出口总量的75%,仅这一项贸易就为巴西带来了近300亿美元的收入,直接带动了巴西中西部地区数十万农民的就业。 对巴西来说,中国市场就是“富贵之门”——有了中国这个稳定的买家,巴西大豆根本不愁销路,农民可以安心扩大种植面积,相关的加工、物流产业也跟着蓬勃发展。可就在这样的大好局面下,巴西却突然“画风突变”。 今年年初,巴西以“国内大豆库存紧张”为由,宣布将大豆出口关税从10%提高到15%,同时对每月出口量进行限制。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中国进口巴西大豆的成本每吨上涨了近200元人民币。 更过分的是,巴西还要求中国在进口大豆的同时,必须额外进口一定比例的巴西农产品加工设备,这种“捆绑销售”的做法完全违背了自由贸易原则。 巴西农业部长甚至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需要我们的大豆,所以应该接受我们的条件。”这番话暴露了巴西对中国市场的误判,也低估了中国应对贸易波动的能力。 巴西可能忘了,中国从来不是“一棵树上吊死”的主。面对巴西的不合理要求,中国迅速启动了“备选方案”。一方面,加大从美国、阿根廷、俄罗斯等国的大豆进口力度。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同比增长了40%,从阿根廷进口量也增长了25%。俄罗斯更是抓住机会,将大豆出口目标对准中国,计划未来三年将对华大豆出口量提升至1000万吨。 另一方面,中国加快了大豆自给自足的步伐,通过推广耐盐碱大豆品种、扩大种植面积,2024年国内大豆产量达到2000万吨,同比增长8%。 这些举措让巴西很快感受到了压力——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量在第二季度下降了15%,巴西大豆价格出现暴跌,不少农民因为卖不出大豆而面临亏损。 更让巴西头疼的是,中国市场的“蝴蝶效应”正在显现。除了大豆,中国还是巴西铁矿砂、牛肉、咖啡等产品的主要买家。巴西在大豆贸易上的不当做法,让中国企业对巴西市场的信任度下降,开始减少对其他巴西产品的采购。 2024年上半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的牛肉量同比下降了10%,咖啡进口量下降了8%。巴西工商界对此怨声载道,纷纷向政府施压,要求取消不合理的贸易限制,恢复与中国的正常贸易往来。 巴西最大的大豆出口商协会负责人无奈地表示:“我们本来有一个稳定且庞大的中国市场,现在却因为政策失误把它推向了竞争对手,这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其实,巴西应该清楚,中国与美国的博弈已经证明,中国有足够的实力和韧性应对各种贸易挑战。在贸易战中,中国通过扩大内需、开拓新兴市场,顶住了美国的关税压力。 在科技战中,中国加大研发投入,在5G、新能源等领域实现了突破;在经济战中,中国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这样的中国,岂是巴西能随便拿捏的?巴西想模仿美国搞“贸易施压”,却忘了自己根本没有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贸易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拿捏”。中国购买巴西大豆,是给巴西送来了“富贵”,而巴西却把这份“富贵”拒之门外,还暴露了急功近利的“劣根”。 希望巴西能早日认清现实,纠正错误的贸易政策,重新回到与中国合作共赢的轨道上来。否则,失去中国这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巴西在全球农产品市场中的地位只会越来越尴尬。 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脱离合作而独自发展,尊重合作伙伴、遵守贸易规则,才是长久之计。 官方信源:1. 中国海关总署,《2024年上半年中国大豆进口数据统计》

0 阅读:13

猜你喜欢

慕蕊看趣事

慕蕊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