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豆农最近终于能睡整觉了—— 但翻来覆去还是有点慌。 不是矫情,是之前亏怕了。 伊利诺伊州的老豆农汤姆(化名)说,去年每英亩亏100-200美元,粮仓堆得门都推不开,“连州长都喊‘农业危机’,我当时都在算卖农场的钱够不够还贷款”。艾奥瓦州的帕姆·约翰逊更直接:“等中国订单等得快把地里的大豆苗数遍了——之前咱美国四分之一的大豆都靠中国买,去年出口一半往中国,暂停后只能盯着巴西的大豆运输车叹气。” 这周终于等来“救命稻草”:中国本季要买1200万吨,未来三年每年2500万,芝加哥大豆期货直接蹦到15个月新高,连豆粕、玉米都跟着涨。帕姆在农场群里发了条语音:“终于看到一线光!”但下一句就是,“这光能不能照久点?” 不是贪心,是怕“光”里藏着阴影——中国豆粕储备够,采购量可能不会一直冲;关税、汇率还有南美大豆的竞争,都是没落地的石头。美国大豆委员会的罗布·埃沃特说得实在:“我感恩中国订单,但这不代表明天就能把之前亏的钱赚回来。” 其实想想,这种“带着慌的希望”挺戳人的——就像你等了很久的好消息来了,却还是会忍不住摸口袋确认:“这是不是真的?会不会变?” 你最近有没有过这种“悬着心的开心”?比如等了很久的快递到了,却怕拆开是瑕疵;盼了很久的聚会成了,却怕临时取消?评论区聊聊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