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惊人相似:清朝试图和平统一台湾,郑经却得寸进尺要独立。清朝康熙继位后,他

友绿聊历史 2025-11-03 10:57:40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清朝试图和平统一台湾,郑经却得寸进尺要独立。清朝康熙继位后,他有个心病,就是台湾,此岛已经被郑氏集团控制了多年,孤悬在海外,如何统一也是康熙一直考虑的事情。康熙刚上台的第一年,也是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将台湾岛夺回来的第一年。   谁知道刚收复了台湾后,郑成功就得病早逝了,台湾也就没有顺利地回归于大清的版图之中,让郑氏家族霸占了去。   这时的清廷虽然已经到了康熙登基之时,但之前南征北战的创伤也还没有全数恢复,所以此时的清政府决定先和郑氏一族谈谈台湾的回归问题。   尽量不要费一兵一卒,用和平的方式来统一,比如清廷答应郑经只要同意回到大陆这边,大陆成为大清的一分子,就会给郑经家风禁绝。   可是谁知道郑氏家族并不买账,总是在推翻清廷的条件,他提出一个想法,想像朝鲜那样,成为藩属国,但是独立的,可以说他的这个想法就是要独立。   当然,郑经认为此时的清军水战方面比较弱,所以也就没有把大清的武力威胁当回事儿。   可郑经没有料到一个问题,清军也经过了长时间的休整,战斗力比起郑氏家族可是强太多了。   所以,清军想着先打一打,或许打怕了郑氏家族就同意了呢。   此时的清廷国力日益强盛,所以在谈判的第三年,见郑经家族要独立,也没法谈了,所以就用武力来说话,这次的清军将郑经一族从厦门一直打退到了金门。   本来想着尝过武力,肯定就能投降了,谁知道郑氏一族仍旧是那句话,要像朝鲜那样成为藩国。   于是清军又开始出兵了,不过这次的福建水师出师不利,因为在行至澎湖中央时突遇风暴,就返回去了,这次没打,后来康熙也觉得或许是诚意不够,于是他在1667年亲自出面和郑经一族谈判。   但是也并未有任何的让步,甚至之后清廷每一次的让步,都会换来郑经的得寸进尺。   一转眼,两方的谈判就坚持了二十多年,不过这其实也给清廷争取了不少的时间,康熙励精图治,国力早就不是当年的样子,所以对于郑氏家族其实也有了用武力来收复的心思。   最终让康熙下定决心还是1681年之时,郑经突然暴毙后,此时的台湾虽然陷入乱局,但依旧不接受清廷的任何条件。   于是,康熙觉得和平统一根本就是奢望,不如将台湾打下来,此期间郑氏家族也多次说,台湾岛不是大陆的领土。   这也更加激怒了康熙,因为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时,曾说过台湾岛内都是中国人在经营,所以也是华夏的领土。   于是在1983年,施琅领着水师就打入了岛内,前前后后不过七个昼夜,郑氏家族的军队就惨败,于是康熙就下达了赦罪招数,意思就是现在投降归顺还来得及。   可能是郑氏家族终于领略到了清军的厉害,于是也就不得不归顺了朝廷,此时的施琅也率军登岛,台湾顺利地回归了大陆的版图。   如此看来,现在的台独分子一如之前的郑氏家族,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啊。   参考资料: 大众网:康熙统一台湾分析

0 阅读:107

猜你喜欢

友绿聊历史

友绿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