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迪刚挤进晋级名单,现场的徐辉赞美声里都快站不住脚了,气氛变得莫名膨胀?评论区

唉嘿嘿 2025-11-03 15:03:48

王艺迪刚挤进晋级名单,现场的徐辉赞美声里都快站不住脚了,气氛变得莫名膨胀?评论区一边倒没个商量。 转眼陈熠末局被早田希娜拿下,气势不敌落排名。马俊峰那边还没喘口气,“下课”字样在弹幕飘成大海。 教练员这差距就生出来了,一夜之间变成了神和替罪羊,有点莫名其妙。球迷似乎更相信标签,输了立马找替罪羊;赢了就都归功于指点江山。 其实这场王艺迪能逆转,是她反手套路突然变线,硬生生把关键球抢了回来。徐辉那边印象深,但没人追问球员反应和细节。 陈熠碰上早田希娜,世界第五级别,这难度摆着呢。数据都在国际乒联官宣上挂着,谁接都不好打。马俊峰带小队员磨了三年,基本功不松劲,也没啥花巧操作。 国乒更倾向于互补打法,不让搭档成为对立。内部标签一直是“互补”,这点刘国梁在年度会上就专门提过。 可情绪一来,网上奔涌的键盘侠早把拼图拆了,只剩比分。这类情感表达快得很,比分一变,立场全变。 是有人习惯刷教练存在感?球员容易被群嘲,教练没社交账号,骂了也没人能看见。互联网上骂人找不到出口,就把气撒到教练身上。 有时候,被高高举起的教练其实是个倒影,现实里大部分人也怕领导临时发火。案例不少,一旦输球,骂教练概率高于骂球员15%,这数据在去年丁宁退役那场还差点冲上热榜。 复杂的是,赞也好,踩也罢,球队气氛被搅了,教练心态被搅了。但下场还要继续扛着压力,谁又能说得清好坏? 球迷们情绪很真,但赢球夸,输球骂,最终还不是一套老套路。现实里,大家都有难熬的夜晚,谁不是又期待又害怕? 获胜那晚满屏都是好评,失利那天一片负面,结果只是短暂情绪宣泄罢了。 也许,下回评论能不能少点标签,别总盯着输赢当唯一标准呢。

0 阅读:57
唉嘿嘿

唉嘿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