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台湾,由于不满祖国与台湾长时间隔离,为了响应祖国和平统一的号召,于本月

地缘历史 2025-11-03 17:55:20

"我出生于台湾,由于不满祖国与台湾长时间隔离,为了响应祖国和平统一的号召,于本月八日上午从桃园机场起飞,九点二十八分降落在福州机场。" ——这是1981年国民党空军少校黄植诚驾驶美制F-5F战机回归祖国后,对记者说出的心声。 黄植诚,台湾出生,典型的空军家庭,父亲是中校,二哥、姐夫也是军官,连母亲都被评过“模范母亲”。   这种出身,换谁都以为他会一辈子穿着那身制服,在台军里混个将军出来。   可问题来了。他看清了一个真相:那些他本该信仰的东西,其实早就烂了。   1970年代末,他已经是全台最年轻的飞行考核官之一,飞行时长2100小时,F-104、F-5F样样精通,台军重点培养对象。   可也正是这个时候,他看到了台军内部最“脏”的一面。   有一次,他亲眼看到有人为了节省预算,在检修战机时私下换上了劣质零件。   结果呢?不仅没人负责,反而是他这个“多嘴”的被约谈了整整三天。   他说那时他就明白了:这个系统,已经不是他小时候家里人口中说的“保家卫国”的地方了。   再后来,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台湾当局居然开会讨论要不要“联合越南牵制大陆”。   黄植诚当场拍桌子,说“越南当年受大陆多少恩惠?这种白眼狼就该揍!”结果呢?又被贴了个“思想偏离”的标签。   打那之后,他开始想:自己的“家”到底在哪儿?   这时候的他,开始偷偷从军中渠道收听大陆广播。   广播里讲“广西横县的茉莉花”,讲成都的茶馆,讲“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   他说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广播说的,不是“敌人”,是“亲人”。   他母亲常讲老家的山水,父亲临终时也说过:“骨灰一半埋在台湾,一半送回大陆。”这些话,一开始他没放在心上。   可现在想想,那可能是父亲最后一次提醒他:别忘了根在哪。   1981年,大陆提出“叶九条”,讲“一国两制”,讲“三通”,讲和平统一。他觉得自己不是在“背叛”,而是在“回应”。   他开始计划一场行动,一场三个月的筹备——不是战争,是“归队”。   他利用飞行考核官的权限,研究福建沿海机场的风速、海雾、雷达盲区,还冒险从作战室偷偷带出几张高级别的空军地图。   他说:“我不是冲动,我是计算过的。”   1981年8月8日,台湾天气晴朗,海峡风速正好。他驾驶F-5F起飞,后座坐着学员许秋麟。   飞到一半,他让许戴上暗舱罩,说要“模拟特殊状况”。接着战机高度降到20米,关闭无线电,一头扎进海峡。   过了海峡中线,他在耳麦里说了一句:“我要回大陆。”   许秋麟当时懵了,黄植诚让他自己选,许说想回去。黄点头,把战机飞到东引岛上空,让他跳伞。   此时燃油只剩15%。他心一横,推杆、俯冲、调整姿态,直奔福州。   上午9点28分,F-5F战机稳稳落在福州机场。   他下了飞机,第一句话是:“我出生台湾,我要回家了。”   大陆给了他65万元奖金,任命他为空军航校副校长,后来升至少将。   可他从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他说:“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选择。”   而台湾那边炸了锅。高魁元引咎辞职,台军收紧燃油配额,还要求所有飞行员签署“不叛逃”保证书。   黄植诚的这次行动,就像一块石头砸进了一潭死水。   后面几年,越来越多飞行员效仿,1983年李大维,1989年林贤顺……那股“回家潮”,就是从他起的头。   你以为他会后悔吗?2013年,有台湾媒体说他想回台,他直接回应:“我从未说过要回台湾。我的根在广西横县,我的事业在大陆,我的选择从未动摇。”   他说,当年战机越过中线那一刻,他从未有过那么平静。   因为他知道,他不是逃兵,也不是叛徒。他是一个回家的人。   现在回头看,那次行动不只是个人的抉择。它动摇了台军军心,也打破了两岸的心理防线。   更重要的是,它让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所谓“敌我”,其实是人为制造的隔阂。   他说他愿意用一架战机,换回一个属于中华民族的未来。   这句话,今天听来,依然让人动容。

0 阅读:29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