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卖100多吨小麦,28万货款刚到账,银行卡就被冻结了!”河南新乡原阳县的孙先生攥着手机,屏幕上的“账户异常”四个字刺得他眼眶发酸。妻子在旁边抹眼泪,哥哥全先生蹲在门槛上抽闷烟,60多岁的老母亲急得直拍大腿:“这钱要是要不回来,咱家可咋活啊?” 卖粮款变“涉诈资金”,农户陷入生死局 事情要从10月17日说起。孙先生是当地有名的粮食中间商,平时帮农户牵线卖粮。那天,一个自称“孙志伟”的老板通过抖音找到他,说要给饲料厂、面粉厂大量收小麦,价格比市场价还高5分钱。孙先生觉得靠谱,就把他介绍给了开粮站的哥哥全先生。 交易当天,三辆货车拉走了114吨小麦,28万货款很快到账。孙先生扣掉自己的抽成后,把剩下的钱转给了全先生。可两天后,全先生准备还银行贷款时,手机银行突然弹出“扣款失败”——账户被贵州警方冻结了!理由是这笔钱涉及“诈骗资金”。 “我们连贵州都没去过,咋就成骗子了?”全先生急得直跺脚。更糟的是,凡是接触过这笔货款的银行卡全被冻结,连孙先生妻子的卡都没放过。银行贷款还不上,种子钱付不了,连给孩子交学费的钱都取不出来。孙先生的母亲哭着给记者下跪:“我们就是种地的,咋就摊上这种事了?” 洗钱陷阱:骗子用“高价收粮”把脏钱洗白 警方调查后发现,这根本不是普通的买卖纠纷,而是一起精心设计的“购粮洗钱”案。 原来,“孙志伟”是诈骗团伙的“马甲”。他们先骗走受害人的钱,再用这些赃款高价收粮,把粮食转手卖掉换成现金,脏钱就“洗白”了。孙先生收到的28万,正是某地受害人被骗的钱。 “他们故意把价格抬高5分钱,就是让我们觉得占了便宜。”孙先生现在才反应过来,“装车的时候,那个‘表弟’检查小麦的动作特别怪,现在想想,就是在确认粮食质量,好赶紧转卖。” 更讽刺的是,这批小麦被运到河南漯河后,结算的货款比“孙志伟”付的少了2948.8元。“赔本的买卖,哪有骗子会干?”办案民警说,“这就是典型的洗钱手段——用赃款买粮,再低价卖掉,钱就‘干净’了。” 农民的眼泪,不该成为骗子的“遮羞布” 这件事最扎心的,是农民的朴实成了骗子的“工具”。孙先生兄弟有完整的收购凭证、聊天记录和过磅单,能证明小麦是合法收购,对钱款涉诈完全不知情。可他们的账户还是被冻结了,生活陷入困境。 “我们就是靠天吃饭的,一年到头就盼着卖粮的钱还贷款、供孩子上学。”全先生说,“现在钱动不了,生意做不了,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 网友的愤怒也炸了锅:“骗子用农民的钱洗白,最后让农民背锅?”“农民不知情,难道要为骗子的行为买单?”贵州警方回应:“涉案资金必须冻结,防止被进一步转移,但会区分善意取得和恶意串通。”律师也说,只要配合调查、提交证据,冻结的钱会在案件结束后解冻。 可对孙先生一家来说,每一天都是煎熬。当地农业银行主动给他们提供了纾困贷款,农业部门也帮忙对接种子供应商,但心里的石头始终落不了地。 别让老实人寒了心,守护公平才是底线 这起事件暴露的,不仅是新型诈骗的隐蔽性,更是普通人在面对“系统”时的无力感。孙先生兄弟明明没有过错,却要为骗子的行为付出代价;他们明明有证据,却要经历漫长的等待和煎熬。 我们总说“法不容情”,但“法”更该保护的是无辜者的权益。警方最终解冻了账户,可这背后是多少个家庭的日夜担忧?是多少次崩溃后的自我安慰?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遇到过类似的“陷阱”吗?是差点上当,还是已经吃过亏?评论区聊聊吧——你的每一次发声,都是在帮更多人避开“洗钱陷阱”,也是在告诉那些骗子:老实人的血汗钱,你们骗不起! 来源:头条热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