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吴宗宪突然宣布了 他说“美国F-16V不仅雷达探测不到,肉眼都看不见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1-04 14:38:37

台湾地区吴宗宪突然宣布了 他说“美国F-16V不仅雷达探测不到,肉眼都看不见”。这话听着像吹性能,其实更像在点名一个现实:新造F-16V迟迟不见影。 具体到采购,媒体公开资料显示,2019 年台方兴冲冲砸下超过 2400 亿新台币,定下 66 架新造 F-16V 的采购单,当时规划得多美好,2023 年要有测试机,2024 年交 4 到 5 架,2025 年交付 28 架,2026 年全齐。 结果到 2025 年底连一架真机都没见着,只剩美国那边办了场毫无意义的出厂典礼,台防务部门自己都承认,交机进度实实在在是 “0”。 更尴尬的是这延迟根本没个头,洛马公司一年也就造 24 架 F-16,排在台前面还有巴林、摩洛哥等国的 62 架订单没交付,算下来光生产就得等 5 年,再加上发动机组件有瑕疵要返工,新电战系统整合测试落后,连工厂都裁了 10% 的员工,这些麻烦堆在一起,别说 2026 年,能不能在 2030 年前交齐都要打问号。 最讽刺的是,台方付了六成货款近 1440 亿新台币,想讨个说法都没辙,防务部门自己都坦言,军购案压根没法求偿,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国拖工期。 没办法,台军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老飞机升级上,花了 80 亿美元把 141 架 F-16A/B 改成 F-16V,搞了个 “凤展计划” 折腾了 11 年才算完,还吹嘘是 “现役最强战机”。 升级的核心是 AN/APG-83 雷达,号称和 F-35 的雷达技术同源,对大型目标探测能到 370 公里,可这都是纸面数据,实战中面对隐身目标直接 “近视”,歼 - 20 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只有 0.05 到 0.2㎡,F-16V 的雷达要等到对方逼近 100 公里内才能勉强察觉,而歼 - 20 在 200 公里外就能锁定它,这先手权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更别提隐身性能的代差了,F-16V 刷层隐身涂料就敢称 “4.5 代”,实际 RCS 还在 5 到 10㎡,和歼 - 20 差了 20 倍以上,就像黑夜中的手电筒,想不被发现都难。 台军还寄望红外搜索系统(IRST)找隐身机,可台海湿热多雾,这玩意儿一到阴雨天就失效,再加上没有足够的预警机和电子战支援,F-16V 升空后就是个 “聋子瞎子”,只能靠自身雷达硬扛,而解放军这边早把歼 - 20 融入了空警 - 500、电子战机和卫星组成的作战体系,信息优势根本没法比。 就在台军为几架升级机沾沾自喜的时候,周边的空中力量早就天翻地覆了。歼 - 202018 年就列装作战部队,到 2025 年数量已经突破 400 架,远超美国 F-22 的 187 架,2024 年中泰联合演习里,2 架歼 - 20 引导无人机群就 “击落” 8 架鹰狮战机,创下 1:4 的交换比。 歼 - 10C 已经有近 300 架规模,年产量保持在 40 到 50 架,歼 - 16 更是超过 350 架,被称为 “炸弹卡车”,载弹量和航程都甩 F-16V 几条街。 武器装备的差距更明显,歼 - 20 挂载的 PL-15 导弹射程超 200 公里,而 F-16V 的 AIM-120D 才 160 公里,意味着歼 - 20 能在 F-16V 的攻击范围外从容开火。 更关键的是解放军的生产体系全自主,歼 - 20、歼 - 16 想造多少造多少,而 F-16V 的核心零件全靠美国供应,一旦供应链出问题,坏了都没法修。 台军原本想靠 66 架新 F-16V 缩小差距,结果等了 6 年连影子都没见着,反而看着解放军的五代机、四代半战机越攒越多,这差距可不是靠吹牛就能补上的。 吴宗宪大概也知道新机到不了的尴尬,才说出 “肉眼都看不见” 这种玩笑话,可玩笑背后是实打实的被动 —— 等台军终于盼来新 F-16V 时,解放军说不定已经有更先进的战机列装了,到时候这花大价钱买来的飞机,恐怕真要沦落到 “雷达看不见、实战用不上” 的境地,只不过不是因为性能强,而是因为太落后。

0 阅读:25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