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浙江一小伙因车祸永久丧失了自主呼吸功能,父母多年来捏皮球5000万次

笑蓝说 2025-11-04 15:02:12

2006年,浙江一小伙因车祸永久丧失了自主呼吸功能,父母多年来捏皮球5000万次,用自己的双手为儿子续命:“手指废了有什么要紧,只要还能动,我们就不会停下来。”   2013 年台州医院病房,付学朋盯着床边的新呼吸机,突然清晰地吐出 “爸、妈” 两个字,付敏足夫妇瞬间泪崩。 他们手里还攥着那六个被捏破的旧呼吸球,球面上的指痕早已磨平,却刻着七年来每分钟 18 次的生死坚守。 谁能想到,七年前那场车祸后,医生断言 “恢复希望渺茫”,是这对父母用双手撑起了儿子的生命。   “当年要是那辆车遵守规则,爸妈就不用遭那么多罪了。” 他摩挲着纸张边缘,声音里满是对父母的心疼。   2006 年 3 月 8 日傍晚,台州的雨刚停,路面还留着湿滑的积水,付学朋骑着旧摩托车往家赶。   他在一家小工厂打工,当天是妇女节,想着早点回家帮母亲王兰芹做家务,还在路边买了束油菜花。   行至交叉路口时,他按规定停在斑马线后等红灯,一辆白色小轿车却突然闯红灯冲了过来。   目击者后来在笔录里说:“那车速度很快,没刹车迹象,摩托车被撞飞出去好几米,小伙子当场就不动了。”   交警赶到后,调取监控确认肇事司机全责,可那时的付学朋已被抬上救护车,生死未卜。   医院抢救室外,付敏足和王兰芹攥着那张责任认定书,反复看 “全责” 两个字,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医生出来说:“脊髓完全断裂,自主呼吸丧失,就算救活也可能终身卧床,得靠呼吸机维持。”   王兰芹当场哭晕过去,付敏足把责任认定书塞进口袋,咬着牙说:“只要能救儿子,砸锅卖铁也认。”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白天守在病房外,听着呼吸机的 “滴滴” 声,晚上轮流在走廊打地铺,不敢离开半步。   肇事司机虽赔偿了部分费用,却远不够后续治疗,付敏足偷偷去工地打零工,每天只睡 3 个小时。   2007 年夏天,付学朋从 ICU 转到普通病房,仍需 24 小时依赖呼吸支持,医院建议用手动呼吸球减少费用。   付敏足专门向护士学按压技巧,每分钟 18 次的节奏,他练了整整一天,手指酸得握不住筷子。   王兰芹则负责给儿子擦身、喂饭,每次翻身都要小心翼翼,生怕碰到儿子的伤口,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有次付学朋从昏迷中醒来,模糊看到父亲按压呼吸球的手在发抖,虚弱地说:“爸,别累着……” 付敏足立刻红了眼,握着他的手说:“爸不累,你好好活着,比啥都强。”   2009 年冬天,付学朋出现肺部感染,高烧不退,医生说要频繁吸痰才能缓解,付敏足主动学了吸痰操作。   每次吸痰时,付学朋都会疼得浑身发抖,王兰芹就坐在旁边,握着他的另一只手,轻声哼着他小时候爱听的童谣。   为了监测儿子的呼吸和体温,夫妻俩夜里从不敢睡沉,付敏足定了每小时响一次的闹钟,醒来就去摸儿子的额头。   有次闹钟没响,付敏足惊醒后冲到病床前,看到儿子呼吸平稳才松了口气,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   那时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能少受点罪,哪怕只是多清醒一会儿,跟他们说句话。   2013 年社会援助的新呼吸机送到家时,付敏足第一件事就是把旧呼吸球擦干净,放在儿子床头。   “这球陪了咱们 7 年,不能丢,它记着学朋熬过来的日子。” 他边说边给呼吸球缠上红绳,当成 “护身符”。   王兰芹则把责任认定书夹在相册里,旁边放着这些年拍的照片:有付学朋第一次坐起来的样子,有去公园看樱花的笑脸。   随着付学朋逐渐康复,夫妻俩依旧保持着细致的照护:每天帮他翻身、按摩,提醒他按时做康复训练。   付敏足常说:“当年车祸没打垮咱们,现在更要好好过,让学朋知道,爸妈永远在他身边。”   现在,付学朋不仅能靠辅助设备照顾自己,还能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择菜、擦桌子。   王兰芹的 “爱心厨房” 里,常会有付学朋帮忙打包饭菜的身影,他说:“以前爸妈照顾我,现在我要帮爸妈分担。”   付敏足还是习惯每天检查呼吸机,只是现在多了个动作 —— 把责任认定书拿出来看看,再摸摸床头的旧呼吸球。   这个曾被车祸重创的家庭,用 18 年的陪伴证明:再大的苦难,也抵不过父母不离不弃的守护;再深的伤痛,也能在亲情里慢慢愈合。   而那张责任认定书,早已不是事故的凭证,而是他们一家人携手对抗命运,最终迎来幸福的见证。   信息来源:人民网《父母自制呼吸机延续患儿生命续:患者已回家》

0 阅读:56
笑蓝说

笑蓝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