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欧洲人还挺有意思的,就在中美两国达成史诗级协议,稳定世界新秩序的时刻。

墨韵兰亭 2025-11-05 00:04:20

不得不说,欧洲人还挺有意思的,就在中美两国达成史诗级协议,稳定世界新秩序的时刻。欧洲这边的几个大聪明跳出来大喊:不能让中美两国主导世界的科技发展,欧洲人必须站出来做点什么。   这话听着挺提气,但说白了,搞科技不是唱高调,得看手里有多少真能打的家伙,光靠嘴皮子,撑不起“主导”这俩字。欧洲喊得最响的就是人工智能,这可是现在科技竞争的核心赛场。   为了显得有底气,欧盟去年弄了个《AI大陆行动计划》,把欧洲数字创新中心(EDIH)当主心骨,说要从政策、算力、应用三方面使劲,把落后的局面扭过来。可计划说得再好听,也得落地才算数,一扒细节就露怯了。   之前欧盟一门心思搞监管,2024年生效的《人工智能法案》,把AI按风险分了类,高风险领域管得比钢筋还死,连社会信用评分这类技术都直接禁了。虽说在伦理上立了块标杆,但业内早担心这会捆死创新的手脚。   现在搞新计划想松松绑,说要“平衡监管和发展”,可政策转弯哪那么容易?布鲁塞尔的智库都直摇头,说再这么下去,欧洲的AI企业连中美同行的尾灯都瞅不见了。最要命的是算力这道坎,AI时代里算力就是“石油”,可欧洲的“油库”基本是空的。   欧盟喊着要建“AI超级工厂”,配10万枚先进芯片,可问题来了:芯片从哪儿弄?本土的英国拟未、法国SiPearl这些公司,根本没法批量供货,真要建工厂,十有八九还得从美国或亚洲买芯片。   有组数据更扎心,2023年全球AI服务器卖出去的量里,北美占60%,亚洲占30%,欧洲连10%都不到,这就跟想开车却没油一样,志向再大也白搭。钱的问题更让人头疼。科技竞争说白了就是烧钱大赛,可欧洲在AI上的投入,连中美那边的零头都比不上。   2024年欧盟AI领域的私人投资才80亿美元,而美国那边,光OpenAI重新整合后,估值一下就冲到5000亿美元,微软为了跟OpenAI绑紧点,砸进去的钱,都比欧洲整个AI行业的投资多。   人家OpenAI训练下一代GPT-5,一次花的钱就超过100亿美元,欧洲这点钱,连搞个大模型的“首付”都不够。不光是AI,在半导体这种“科技地基”领域,欧洲同样没底气。为了补短板,欧盟搞了《芯片法案》,想跟AI计划搭着帮本土产业一把,可现实是欧洲连一条能造先进芯片的完整生产线都没有。   现在全球的芯片产能,要么攥在美国手里,要么靠亚洲企业撑着,欧洲想自己造,没个十年八年的积累根本没戏,到那时候,中美早把技术更新好几轮了。当然欧洲也不是全没优势,德国“工业4.0”攒下了大量制造业数据,医疗领域因为隐私法规严,数据让人信得过,这些本来都能变成工业AI、绿色AI的突破口。   可问题是欧洲把太多精力花在定规矩上,没能把技术优势变成市场优势。中美这边,美国有OpenAI、微软这样的巨头冲在前头,中国的AI企业在自动驾驶、智能制造领域打得火热,欧洲却还在“合不合规矩”这事上打转,等它想明白的时候,市场早被人抢完了。   说穿了,欧洲的问题不是没想法,是想法挺美,但家底跟不上。喊“主导科技”的口号容易,可要拿出能跟中美抗衡的硬实力,得先把算力短板补上、投够真金白银,再把政策重心从“管”转到“扶”上。   不然再响亮的口号,也只是虚头巴脑的空话。现在全球科技竞争拼的是真刀真枪,欧洲要是再光说不练,别说主导了,能不能跟上第一梯队都悬,毕竟科技这赛场,从来只认实力不认嗓门。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墨韵兰亭

墨韵兰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