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达成经贸共识,美国白宫就放出了一连串重磅声音。当地时间11月2日晚,哥

薛彤作琴 2025-11-05 11:35:21

刚达成经贸共识,美国白宫就放出了一连串重磅声音。当地时间 11 月 2 日晚,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那档 70 分钟的《60 分钟》专访里,特朗普足足提了中国 41 次,远超其他国家,一句 “与中国合作能让美国变得更好” 直接刷屏了舆论场。 要理解这番表态的分量,得先回看不久前的经贸磋商成果。就在专访前三天,中美双方刚刚结束新一轮经贸对话,明确了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方向。 共识里提到要扩大食品和农产品市场准入,这对美国农业州来说是实打实的利好,要知道美国大豆、玉米种植户盼对华出口增量已经盼了不少时间。 还有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扩大,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务实沟通,这些都是双方拉锯了许久的核心议题,能达成共识本身就释放了积极信号。白宫紧接着公布的落实时间表显示,相关细则的磋商将在 12 月初前完成,动作算得上迅速。 特朗普在《60 分钟》里的表述显然围绕这些共识展开。他提到 “合作不是单方面的恩惠”,说美国的农场主需要中国市场,而美国消费者也能从更平衡的贸易中受益。 在被问及为何频繁提及中国时,他直言 “中国是无法忽视的经济力量”,还举例说之前的贸易摩擦让美国制造业成本上升,“现在转向合作,能让我们的工厂拿到更稳定的供应链,工人也能有更多活干”。这番话和他以往的强硬表态形成反差,也让不少关注中美关系的观察者感到意外。 更具体的是,特朗普在专访中还点出了几个希望深化合作的领域。他提到知识产权保护,说 “这不仅对美国企业重要,对中国的创新发展也有好处”,这正好呼应了共识中 “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的内容。 谈到农产品贸易时,他特意提到 “期待看到更多美国樱桃、猪肉进入中国市场”,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期待。不过他也没回避分歧,只是强调 “与其对立消耗,不如在合作中解决问题”,这种态度和 9 月时曾表态 “考虑对中国加征关税” 的说法相比,转变相当直观。 几乎在专访播出的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密集发声,对两家主流媒体明确表示 “美方无意同中国脱钩”,还透露白宫正在协调相关部门,为落实经贸共识搭建专门的对接机制。 这种高层同步发声的节奏,显然是经过刻意安排的,既向外界传递了对华合作的信号,也在为国内相关行业吃下 “定心丸”。毕竟美国农业、金融等领域的游说团体一直施压,希望政府能推动对华合作取得实质进展,如今的表态正好回应了这些诉求。 舆论场的反应也很直接。“与中国合作能让美国变得更好” 这句话很快登上多国社交平台热搜,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分析称,这一表态标志着美方对华经贸政策的务实转向。 国内网友则更关注共识落地后的具体影响,有从事跨境贸易的从业者留意到,美国海关近期对中国相关商品的清关效率已经有所提升。不过也有冷静的声音指出,后续细则的落实才是关键,毕竟此前曾有协议条款因执行问题打了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专访中还提到 “合作需要双向努力”,暗示中方也需要在共识框架下履行相应承诺。 这一点在中方此前发布的经贸立场文件中也有呼应,文件明确提到 “就协议事项与美方保持务实沟通”,同时也指出美方曾有未完全落实协议承诺的情况。这种相互提及的背后,是中美经贸关系中既寻求合作又保持警惕的复杂状态。 从磋商达成共识到高层密集发声,短短几天里的一系列动作,勾勒出中美经贸互动的新动态。特朗普 41 次提及中国的频率,以及那句刷屏的合作表态,或许都在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对抗早已不是最优解,而如何将共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才是接下来最受关注的焦点。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特朗普最新涉华表态

0 阅读:9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