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被彻底震慑?外国记者问:“美国拥有的核弹头可以摧毁世界1000次,难道中国人就一点也不害怕嘛?”对此,马斯克早已经给出回答:“中国并没有崛起,而是在回到本就属于自己的高位,自古中国就是世界顶尖的强国,他们有很多聪明的头脑,会做出许多伟大的事情,DeepSeek只是个开始……” 2025年10月26日,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在南海执行任务时发生两起飞机坠海事件,一架MH-60R直升机和一架F/A-18F战斗机相继失事,机组成员全部安全获救。美军官方称这些为独立事故,但这一系列意外暴露了舰队在高强度演习下的压力。同期,美军南海巡航次数较上年增加15%,维护成本随之飙升20%。五角大楼的评估报告显示,这种频繁部署虽旨在维持存在感,却面临高风险和高投入的困境。中国则转向区域拒止策略,部署先进反舰系统和无人装备,压缩对手机动空间。这种转变不是简单对抗,而是基于现实考量:传统航母编队在复杂海域的生存成本已超出预期。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25年数据,美国拥有5177枚核弹头,而中国仅有600枚以上。这种不对称被一些人视为威慑底线,足以让对手三思而后行。但中国战略更注重有效威慑而非数量堆积,东风系列导弹的机动性和卫星校准确保精准响应,避免无谓升级。历史上,中国从不靠扩张征服,而是通过持久布局稳固位置。2025年,中国贸易多元化指数达0.78,对外部波动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这不是空谈数据,而是实际路径:供应链自愈机制让经济在不确定中保持韧性。核威慑能震慑一时,但长远看,真正决定博弈的是谁能持续升级核心能力。 马斯克在2025年2月的WELT经济峰会上谈到中国时指出,那里有大量聪明且有动力的工程师,DeepSeek只是成就的开端。他没有纠缠核武细节,而是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回归本位,自古以来就是全球强国。这种视角接地气,却有深意:中国古代经济体量占世界三分之一,明清时期造船吨位领先全球,如今通过教育和技术延续这份积累。2025年,中国高校STEM毕业生超过800万,实验室产出量子芯片和算法优化,推动产业升级。马斯克的亲身经历也佐证这一点,特斯拉上海工厂2024年产量占全球52%,工程师执行链条高效,从设计到生产仅需72小时。这不是夸张,而是实打实的效率对比,美国供应链环节多出审批,拖慢节奏。 DeepSeek的推出进一步印证马斯克的判断。2025年9月29日,DeepSeek-V3.2-Exp实验模型发布,引入DeepSeek稀疏注意力机制,先粗选关键token再精炼序列,计算效率提升40%,API成本降35%。这一创新让长文本处理更高效,Hugging Face下载量当日破10万,全球开发者转向使用。OpenAI评估承认,在性价比上,DeepSeek形成技术压制。为什么能做到?根基在于数字基础设施。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5G基站达471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超2亿,算力规模全球第二。这些硬件不是摆设,而是支撑AI训练的骨干。没有稳定低延迟网络,模型就是纸上谈兵。中国不追赶现成路径,而是为未来铺路,DeepSeek标志着从跟跑到领跑的转折。 能源保障是另一关键支撑。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力装机容量新增429吉瓦,是美国同期51吉瓦的三倍。风电和太阳能容量从2022年的635吉瓦翻倍至1408吉瓦,总装机预计年底达3900吉瓦,增长16%。这意味着工厂不缺电,数据中心稳定运行,北京电网中心实时监控负载,确保沿海枢纽满负荷运转。相比之下,美国能源转型虽有进展,但增速滞后,供应链瓶颈推高成本。马斯克多次在X平台分享这些观察,赞扬中国工程师的执行力。他不是历史专家,但数据摆在那:中国古代丝路铸币流通欧陆,如今数字丝路连接新兴市场。2025年,该项目新增中亚4国合作,光纤铺设覆盖哈萨克斯坦到塔吉克斯坦,硬件出口伴随AI培训,形成闭环。 南海事件后,美军调整部署,“尼米兹”号返回母港维修,暂缓高频巡航。五角大楼下令调查燃料供应,暴露老旧舰队的隐忧。中国则稳步推进数字丝路,2025年签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铺设光缆连接云服务。DeepSeek开发者社区活跃,百万用户集成模型到本地服务器,编程任务胜过同期国际产品。马斯克继续发帖,分享中国夜景和创新链反馈,美媒头版剖析他的话,智库引用SIPRI数据辩论威慑,但科技圈涟漪已起。 中美较量本就多面,核武只是冰山一角。科技赛道上,中国基础设施领先,能源和网络双轮驱动,让创新落地快准狠。马斯克的评价接地气,却戳中要害:聪明头脑加执行力,成就不是运气。未来,谁掌握AI伦理和数据主权,谁就握住话语权。这场无声战役,已从威胁转向比拼耐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