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次诞生“叛国者”?美副总统万斯频繁威胁中国,公开放话:“中国若不接受关税,将考虑直接动武!”殊不知,美国“黑石大佬”看透了一切,称“美国正在把中国逼成无法战胜的对手!” 美中贸易摩擦由来已久,自2017年以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始终居高不下。2024年,这一数字达到2955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159亿美元。尽管华盛顿多次加征关税,但逆差非但未缩小,反而在2025年初继续扩大。1月份,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已达990亿美元,全年累计货物逆差预计超过1.2万亿美元。这种局面让美国决策层焦头烂额,他们视中国为最大贸易伙伴,却又深陷供应链依赖的泥沼。99%的烤面包机、98%的雨伞和95%以上的个人护理用品均来自中国,这让关税政策成为双刃剑。特朗普上台后,重启全球关税计划,涵盖钢铁、铝制品乃至电子和纺织品,税率一度推高至25%。但事实证明,这种单边主义并未扭转乾坤,反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2025年4月,关税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引发北京的反制措施。美方希望通过高压迫使对方让步,却忽略了产业链的全球嵌入性。结果,逆差曲线持续上扬,暴露了政策设计的短视。贸易战本意是保护本土产业,但实际操作中,美国消费者首当其冲,物价悄然上涨,企业成本飙升。这段历史提醒人们,经济联系不是空谈,而是现实枷锁。 副总统万斯的表态进一步点燃了紧张氛围。2025年10月,在华盛顿一个经济论坛上,他公开捍卫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强调如果中国拒绝接受这些安排,美国将评估军事选项作为回应。这种言论迅速登上头条,CNN和Fox News争相报道,全球股市随之波动,道琼斯指数当日下跌0.5%。万斯虽自称反对战争,但话语中夹杂鹰派主张,甚至用带有地域偏见的词汇描述中国民众,这被视为为新一轮施压铺路。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他就表达过不愿与中国开战的顾虑,因为后者供应美国绝大部分抗生素。但如今,他却将关税与军事威慑挂钩,暴露了华盛顿内部的矛盾逻辑。10月1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跟进,暗示谈判空间有限,却暗含强硬姿态,帖子转发量破数万。北京外交部发言人当即回应,称此类威胁无助于解决问题,只会加剧误判。中国拒绝让步,强调通过对话化解分歧。这种反复无常的表态,不仅让盟友困惑,也让华尔街交易员敲击键盘时心生疑虑。万斯的言论本质上是政治表演,旨在迎合国内选民,但忽略了全球化的现实。结果,人民币汇率小幅波动,供应链中断风险上升。这反映出美国领导层在对华策略上的摇摆不定,一面依赖中国市场,一面挥舞大棒,实属自相矛盾。 与万斯的强硬形成鲜明对比,黑石集团主席苏世民的观察显得格外清醒。2025年10月16日,他在京与外交官员会晤,直言美中关系关乎两国乃至世界大局,呼吁加强沟通以避免误判。黑石在中国累计投资超过500亿元,涵盖物流、地产等领域,这让苏世民的判断基于资本的冷峻视角。他指出,华盛顿的关税策略忽略了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这种做法正推动中国加速强化自身能力,形成难以匹敌的格局。早在2019年,他就警告贸易战是净损失策略,会抑制全球增长。 如今,这一观点在2025年更显应验。苏世民的表态通过外交渠道传出,Reuters等媒体迅速跟进,强调资本家的理性声音。黑石正筹集至少100亿美元的亚洲私募基金,虽主攻印度,但中国市场仍是核心考量。这次会晤正值贸易摩擦升级之际,中国扩大稀土出口管制,美国则威胁100%关税。苏世民的提醒如一剂清醒剂:全球家具和电子部件的生产链条已嵌入数十年,无法单方面拆解。他的投资数据不会说谎,黑石的资金流动显示中国市场的韧性远超预期。这种资本视角的洞察,远胜于政客的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