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涉企网络黑嘴在行动#】10月31日,北京警方通报了“净网—2025”专项

羊城晚报 2025-11-05 20:37:03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在行动#】10月31日,北京警方通报了“净网—2025”专项工作典型案例。其中,2025年9月至10月间,沈某某(男,38岁)因对自己所在单位工作安排不满,为发泄情绪,在某新能源汽车销售直播间内,多次进行辱骂谩骂,编造发布“十几辆车一起炸”等谣言信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沈某某已被海淀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打击网络“黑嘴”,还企业天朗气清》评论文章指出,面对“黑嘴”,法治是最有力武器。从民法典到刑法,从民营经济促进法到一系列行政法规,我国对保护企业名誉权、打击侵害企业商业信誉的行为有明确规定,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框架,关键要提升法治的治理效率。广大企业也须构筑应急“堤坝”,遭遇“黑嘴”时除了及时回应关切、澄清谣言,要第一时间保存证据,及时联系网络平台申诉并尽快报案,善于用法“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羊城晚报记者留意到,网络“黑嘴”不仅向车企下手,更有甚者直接将矛头瞄准了消费者。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去年6月,邓女士购得一辆小米SU7。提车后,她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多条用车体验视频,却遭到铺天盖地的辱骂、诅咒和造谣。与其选车意见不合的部分网友嘲讽邓女士是被欺骗的“韭菜”,甚至诅咒“迟早出车祸”。不堪其扰的她遂将网暴者告上法庭,并赢得了这起诉讼,利用法律武器“清理”车圈的“乌烟瘴气”。

就在今年9月上旬,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其中重点整治就包括以遏制、打压竞争对手为目的,诋毁攻击汽车企业或者汽车产品,抹黑企业声誉或者商品声誉,对企业进行恶意投诉。组织、操纵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联动发布涉汽车企业及企业家的虚假、负面信息,煽动网民情绪,打“口水战”,恶意抹黑竞争对手等恶意诋毁攻击问题。

近期的多项举措显示,六部门专项整治与警方执法形成合力,法治更为企业与消费者筑牢屏障。从沈某某被刑拘到邓女士胜诉,每起案例都彰显 “零容忍” 态度。唯有监管、平台、企业协同发力,持续亮剑 “黑嘴”“黑公关”,才能涤清车圈网络生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护航。([原创]记者:刘佳宁、潘亮;编辑:惠天骄;审签:岑杰昌)

0 阅读:1
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

看见生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