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去过三星堆博物馆参观过的人问:为什么这么灿烂的文明突然消失了?并且他们的信仰、高超的青铜和黄金技术在川蜀大地上没有延续下去,成为断层的文明?为什么那么令人惊叹的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黄金权杖会砸埋?
大多数历史爱好者热衷于研究战争,但很少关注经济。其实三星堆的文明和玛雅等文明一样,毁于自身经济崩溃。
三星堆令人惊叹的文物仅用于祭祀,是宗教用品,与当时人们的吃饭、居住、穿衣毫无关系。显然那里是早期宗教国家。三星堆所有的青铜器、黄金需要多个“贸易网络”和“供应链条”。换句话说,那是一个高度“开放式”的国家,仅凭蜀地自身的资源,根本无法完成黄金、青铜、象牙、贝壳、玉石供应,必然是与周边的地区进行贸易,获得了那些资源。
经过对于三星堆祭祀坑的研究,里面有丝绸的残品。当时有可能有发达的丝绸业,并以此与周边的地区交换黄金、铜料、锡料、象牙、贝壳、玉石等。
经鉴定,三星堆的象牙并非来自于本地,部分来自于印度,部分来自于云南,贝壳也来自于印度洋,而铜料来自于云南,玉石来自于新疆和田,黄金冶炼和铸造技术来自于欧亚草原,青铜器冶炼和铸造技术来自于中原殷墟、长江中游的盘龙城……如此之多的贸易网络,需要人力、物力支撑。
三星堆的黄金制品、青铜器都是在200年间集中铸造的,四川盆地之前的聚落并没有任何此类技术出现,说明是外来的。三星堆独特的神树通天、脸谱文化、黄金权杖、太阳神崇拜也并非之前当地所有,说明了神权阶层也是外来的。但鱼鸟崇拜是当地信仰。
三星堆必然聚集了来自于欧亚草原的黄金工匠、来自于殷墟、盘龙城的青铜工匠,来自于石家河、二里头的玉器工匠(有二里头的牙璋),同时那些神职人员(神权阶层)可能来自于长江中游的石家河,也可能来自于其他地方,带去了独特的信仰,让那里成为一个宗教中心。三星堆出土的大型祭坛,就说明在当时是宗教朝圣中心。
三星堆支撑宗教行为需要各种人力去外地运输象牙、黄金、玉石、铜料、锡料,需要大量的黄金工匠、青铜工匠、玉器工匠,需要神权阶层。这些事情耗费大量的粮食、丝绸,需要当地百姓鼎力供养,当然百姓的背后是当地的王权集团,肯定是达到了早期国家级别,才能达到如此强有力的组织力。
三星堆的辉煌只延续了200年,可以想像,这200年这些令人惊叹的青铜器、玉器、黄金权杖消耗了当地多少民力和资源。
当农业社会遇到水患、旱灾时,当地百姓就会挨饿,那么宗教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为什么这么祭祀,仍然会有饥荒?
三星堆最后的崩溃,很可能是饥荒后当地人不再供给神权集团任何粮食。三星堆的青铜器的铸造炉是突然停止的,甚至考古发现,连陶范和铜料还在,就匆忙熄火了。说明工匠和神权集团是突然逃走,信仰坍塌之后,砸毁了所有的神器,埋在了地下。
后面的金沙的青铜器和金器都很小,原因是外贸链条中断,中原殷墟、盘龙城都发生了战乱,导致了金沙的铜料来源困难。再就是掌握了铆接技术的工匠都走了,金沙再也造不出像青铜神树那种需要铆接的大型青铜器,只能造一次成型的小型青铜器。
三星堆和玛雅文明一样,令人惊叹的文明建立在对于底层人民的高度汲取之上。当汲取枯竭时,文明只能消亡。200年,就是这种高汲取文明的上限时间。
三星堆和玛雅文明不一样在于,它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文明,所有的资源依赖外部供应链(有点像现在的全球化),当外部环境变化,文明难以维系。
现代人很难想像,3200年前的蜀地,居然有着高度开放的文明,还是个宗教中心。这冲击了公众所认知的蜀地是封闭的地区认知,但那里的文物无声地告诉我们,当时那里就是汇集了诸多技术、信仰的宗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