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多家媒体突然放出“普京将退休”的说法,但俄方尚未公开证实。 2020年,米舒斯京临危接任总理,抗疫期间把财政、税务和企业纾困捋得很细。普京多次强调接班人要懂安全、打过硬仗、守住核心利益。对照苏联晚期的松动,权力交接在俄罗斯历来是硬骨头。 5月,贝洛乌索夫改任国防部长,主抓军工产能和经费效率;阿列克谢·久明升任安全会议秘书,履历里有贴身安保和地方治理。和这些人相对的,是精英层里希望对西方放松的人,但近几年话语度被压得很低。 2016—2018年,苏-35交付完成;S-400也已到位。近两年,中俄更多做海空联合巡航、导弹预警合作。放在对比里一旦俄国内风向突变,新增高端军贸可能收紧,所以提升自研比盯着采购更稳。 2023年,中俄货物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这是海关公开数据。欧洲市场对俄能源关口更严后,来自东方的需求托住了运量。相较之下,单纯押注单一买家容易受制约,双向绑定更能抗波动。 “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持续增量,海运原油和煤炭也在走。考虑到边境线超过4000公里,节点一旦卡住,运输和工业节奏都会乱套。参照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裂痕,能源与口岸线都需要备用方案。 发动机这头,早期歼-10用过俄产型号,如今WS-10等国产化率上来,歼-20批量列装,055在役数量增加。和过去相比,关键环节可替代度在提升,外部变量对装备更新的影响在下降。 金融结算方面,人民币在双边贸易中的占比连年走高,跨境支付通道更顺。对应美元体系下的限制,这种做法能把外部摩擦的传导减下来。 对俄沟通不能断。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在近年保持运转,能源、农业、跨境物流和投资项目都在清单里跑。相比单点项目,机制化沟通更能稳住节奏。 若出现权力交接窗口期,需要密切跟踪人事动向与政策口径,同时把油气、矿产、设备、运输的替代来源和替代路线做成台账。这样即便短期波动,也能保证供给不断档。 对外表述上,继续强调互利和长期合同的稳定性,明确价格、结算、交付的规则边界。把可预期性摆在台面上,能减少不必要的误判。 收尾:把握节奏,守住底线,既稳住这条线上的合作,也把兜底方案备齐,主动把不确定变成可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