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92年7月,邓颖超因病离世,谁知,邓颖超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竟是“李鹏”

千浅挽星星 2025-11-06 18:54:22

[微风]1992年7月,邓颖超因病离世,谁知,邓颖超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竟是“李鹏”二字,这背后的故事让人动容。   1931年,李鹏的父亲李硕勋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杀害,年仅28岁,周恩来为此深感内疚,因为李硕勋正是去执行他所布置的任务。   这份沉重的责任感具体化为邓颖超的行动,她受丈夫所托不顾危险亲自寻访烈士遗孤,1939年,她在成都找到了11岁的李鹏。   那个孩子因日军轰炸而受伤,头上还缠着纱布,邓颖超看到他心疼得瞬间落泪,她自己曾经历两次失子之痛,此刻她紧紧拥抱李鹏,既是母性本能的流露,更是对革命事业传承者的珍视。   这份关爱从一开始就带着革命精神,她将李鹏母子接到重庆后,即便在繁忙的统战工作之余,也亲自照料李鹏的饮食起居,自称“邓妈妈”。   周恩来与邓颖超对李鹏的培养远不止于嘘寒问暖,周恩来初见李鹏时,便严厉要求他“像你父亲那样挺直腰杆走路”,还时常拍打他的后背提醒他,这象征着革命风骨的传承。   邓颖超则以柔克刚,在教李鹏写毛笔字时,借墨汁洒出之事教诲他:“写字如做人,心要稳”。   1940年李鹏前往延安前,邓颖超连夜为他赶制了一双千层底布鞋御寒,传递着朴素坚韧的革命精神。   这种“爱”最终内化为李鹏的自觉,成年后的他在回忆录中,特意将自己与周总理的关系定义为“老同志与烈士后代”,这恰恰证明了他继承了老一辈不愿沾光、依靠自己的骨气。   邓颖超的关爱并未止于李鹏一人,而是延伸至他的下一代,体现了一种对革命事业薪火相传的深切期盼。   1959年,李鹏的妻子朱琳难产,情况危急,邓颖超得知后焦急万分,竟亲自登门拜访刚做完手术在家休养的著名妇产科医生林巧稚,她恳切地请求:“这是烈士的后代,您务必得帮这个忙。”   这句话点明了这份关爱的核心,是为了革命血脉的延续,最终,在林巧稚的帮助下,李鹏的儿子李小鹏平安降生,母子平安。   事后,邓颖超特地送去一碗红枣鸡蛋羹,这份温情让朱琳感念至深,随着李鹏成长为国家领导人,他频繁探望病中的“邓妈妈”,形成了爱的回馈与循环。   最终,我们回到1992年的那个场景,邓颖超临终前那声“李鹏”,在此刻便有了深刻的含义,它不仅仅是对过去岁月的牵挂,更是对这份已开枝散叶、得以延续的革命事业和情感的最终确认与嘱托。    主要信源:(人民网——纪念邓颖超逝世21年 临终前最后说的两个字是啥?)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