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97年,一位女生来袁隆平的水稻研究所面试,作为面试官的袁隆平看了她完

千浅挽星星 2025-11-07 20:03:38

[微风]1997年,一位女生来袁隆平的水稻研究所面试,作为面试官的袁隆平看了她完美的履历后拒绝了她,没成想,这位女生后来成为了他的儿媳妇。   1997年,袁隆平在自己的水稻研究所负责面试工作,当时,一位名叫段美娟的女生前来应聘,她的履历非常优秀,但袁隆平却拒绝了她。   袁隆平给出的理由很直接:“我们这份工作非常辛苦,女孩子可能承受不了。”其实,这个拒绝并不是因为段美娟能力不够,而是袁隆平对加入团队的人有个隐性要求——必须能吃苦、肯奉献。   而袁隆平能提出这样的要求,本质上和他自己的经历以及国家曾经的困难有关,小时候,战争让他不得不四处逃难;年轻时,1960年全国闹饥荒,他饿到走不动路,只能煮没熟的萝卜吃。   看到老百姓因为缺粮食受苦,袁隆平决定把研究方向从红薯改成水稻,从那时起,他就对自己许下了承诺:这辈子一定要让中国人都能吃饱饭,这就是他人生中第一份“田埂契约”。   这个“契约”的要求很高,而且对谁都一样严格,袁隆平不仅对段美娟提了“下田吃苦”的要求,对自己的儿子袁定阳也同样严格,要求他必须深入田间干活,还会经常关注他的科研进展。   段美娟履行了自己的“五年之约”,在田间地头顶着风吹日晒工作,工作中,她和袁定阳互相配合,不仅成了夫妻,还在杂交水稻的分子育种和抗逆性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后来坊间有句玩笑话“做老袁的儿媳,要先下地五年”,其实就是对这个“吃苦要求”最直白的说法。   随着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中国水稻亩产从250公斤不断提高,袁隆平的“田埂契约”也不再只关乎中国的粮食问题,而是扩展到了帮助全球解决温饱,他一直有两个愿望:“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就是“契约”内涵的延伸。   从1979年开始,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被推广到近70个国家,还为超过80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万名技术人才。   袁隆平曾经算过,如果全球有一半的稻田都种上杂交水稻,能多养活五亿人,即便到了91岁,他还在关注国内15亿亩盐碱地,想通过技术把这些土地改造成能种水稻的良田,帮更多人解决吃饭问题。   现在,新一代的科研人员正在继续践行这份“田埂契约”,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有不少“95后”技术员,他们顶着太阳记录水稻抽穗和灌浆的数据,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当年袁隆平拿着放大镜在14万株稻株中仔细查找的样子完全一样。   不同的是,现在的科研人员有了物联网、基因编辑等更先进的技术,通过“智慧农业”提高了科研效率。   他们还会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开展研究,比如为非洲干旱地区、东南亚台风多发地区培育适合当地种植的稻种,一步步实现袁隆平“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   袁隆平在病床上时,听到盐碱地水稻亩产创下新纪录的消息,还为此激动得哭了,他留下的不只是能让亿万人吃饱饭的杂交水稻技术,更重要的是这份“田埂上的契约”。   这份契约从袁隆平一个人的誓言,变成了他团队的工作准则,最后成了一代又一代科研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精神象征,就像不断翻滚的稻浪一样,这份关于土地和粮食的承诺会一直传承下去。  信源:继承衣钵!袁隆平儿子北上内蒙古接棒“袁梦计划”——湖南日报

0 阅读:1708

评论列表

用户72xxx54

用户72xxx54

9
2025-11-08 08:46

以后应该封神的,

bhzxdds 回复 11-08 10:35
当代神农氏

用户13xxx08

用户13xxx08

5
2025-11-08 09:07

西方几百年前文明的程度不高,更没有兵法。但是近代可能有一点了。看了上边的这篇文章,倒是想起了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德国从后面兜过来,法国就败了。整个西方世界,也就是近一两百年有这么点病法,还不如这个女子,正面应聘不行,从后面兜过来,可成老总。[滑稽笑]

用户13xxx08

用户13xxx08

2
2025-11-08 09:06

西方是没有文明的,更没有兵法。是看了上边的这篇文章,倒是想起了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德国从后面兜过来,法国就败了。整个西方世界,也就是近一两百年有这么点病法,还不如这个女子,正面应聘不行,从后面兜过来,可成老总。[滑稽笑]

1395969a

1395969a

1
2025-11-08 10:44

用大自然进化后的稳定基因,再用人工授粉培育选择的办法加快进程,比美帝的转基因安全稳定多了…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