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割走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中国人记了一百多年,可今天,俄罗斯的油,中国的路;俄

官芊芊 2025-11-07 01:45:00

沙俄割走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中国人记了一百多年,可今天,俄罗斯的油,中国的路;俄罗斯的气,中国的炉,钱不走美元,直接用人民币,结算率九成以上——这叫务实,不叫站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858年春天,黑龙江将军奕山在俄军枪炮威胁下,被迫签订《瑷珲条约》。这个条约让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整个格鲁吉亚的国土面积。   两年后的《北京条约》又割走了乌苏里江以东四十万平方公里,正好是如今黑龙江省的面积。这些条约签订时,清朝正被太平天国运动和英法联军搅得焦头烂额,沙俄趁火打劫的时机选得恰到好处。   1900年7月的那场悲剧,至今仍刻在当地人的记忆里。俄军把海兰泡的五千多中国居民驱赶到黑龙江边,子弹和江水吞噬了绝大多数人。   紧接着,江东六十四屯的两千多居民遭遇相同命运。这些事件在历史教科书里可能只是几行字,但在当地老人的口耳相传中,那些细节依然鲜活。   时间快进到2024年,中俄边境的输油管道昼夜不停。每天二百二十万桶俄罗斯原油通过这些管道注入中国的能源血脉,这个数字足以填满三艘世界上最大的油轮。   同年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天然气在中国北方家庭的燃气灶上跳动着蓝色火苗,年输气量突破三十亿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市居民两个月的用气量。   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合约日渐活跃。2023年至2024年间,中俄贸易本币结算率突破九成,这个数字背后是两国企业摆脱美元结算体系的共同选择。   莫斯科的商人收到人民币货款后,可以直接从中国采购电子产品,或者存在中国的银行获取利息。这种结算方式避免了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也绕开了某些国际结算系统的监控。   2025年5月,两国元首的联合声明为西伯利亚力量二号管道建设注入新动力。这条规划中的管道将穿越蒙古国,每年向中国输送五百亿立方米天然气。这个数量足以满足中国年消费量的十分之一,相当于替换掉一点五亿吨煤炭燃烧产生的排放。   地缘政治学者在分析这些变化时,常常提到“去美元化”和“多极化”。但对黑龙江边境的贸易商来说,这些概念远不如实际收益来得真切。   从事大豆贸易的老张说:“现在用人民币结算,货款三天到账,比之前走美元快了一周,还省下兑换手续费。”他的公司去年从俄罗斯进口了价值三点六亿元的大豆,全部使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完成。   在哈尔滨召开的中俄能源合作论坛上,双方企业签下二十七项合作协议,总金额超过六百亿元人民币。这些合作涵盖油气勘探、新能源开发、电网改造等多个领域。   中国制造的太阳能板正被运往西伯利亚的边远村落,而俄罗斯的核电技术也在中国沿海的核电站发挥作用。   历史记忆与现实利益在这种合作中形成微妙平衡。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研究员打了个比方:“这就像两个曾经打过架的邻居,现在合伙开加油站。他们记得过去的纠纷,但更看重现在的生意。”   这种务实态度在民间也有体现,沈阳的俄罗斯商品店里,顾客一边挑选蜂蜜和巧克力,一边聊着历史上被占的领土,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能源合作只是冰山一角。在农业领域,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农场里,中国投资的温室大棚连绵不绝,生产的蔬菜既供应当地市场,也返销国内。   在科技方面,两国联合研制的遥感卫星已经发射升空,共同监测北极航道的变化。这些合作项目创造的工作岗位,让俄罗斯边城青年的失业率显著下降。   穿越西伯利亚的铁路线上,中欧班列拉着中国制造的日用品和机械设备驶向欧洲,返程时满载俄罗斯的木材和粮食。   2024年,经俄罗斯境内的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一点八万列,这个数字是五年前的三倍。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中国投资的集装箱码头正在扩建,未来将成为中日韩货轮的重要中转站。   务实合作不等于忘记历史。黑河市的瑷珲历史陈列馆里,参观者能看到《瑷珲条约》的复制件,也能看到中俄能源合作的展板。   这种安排暗示着中国人对历史的复杂认知——既铭记伤痛,也面向未来。这种态度或许源于更悠久的历史智慧,就像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即便经历过抢劫,依然会重新上路,因为贸易带来的收益远大于风险。   站在黑龙江边望去,两岸城市的灯火在夜色中连成一片。江这边是中国特色的霓虹灯,江那边是俄式风格的建筑轮廓。游船载着两国游客在江心穿梭,相机闪光灯此起彼伏。   历史的伤痕渐渐隐入暮色,而现实的合作正在灯光下延伸。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原谅或遗忘,而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权衡利弊后做出的现实选择——既带着历史的记忆,也握着现实的算盘。  

0 阅读:0
官芊芊

官芊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