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澳大利亚人离开中国之后,在社媒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仇视中国,那么亲自去看看吧。 罗伯特巴威克,是一个推特、油管双料博主,最近他花了20天,游历了中国的9座城市,在乘坐海南航空经海口前往墨尔本的时候,他在社媒发了一段视频:"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社交媒体上,对中国的问题争论不休,如今,我最想说的是:你亲自去中国看看吧。" 作为一个重度的油管、推特用户,我逛这些社媒的时间,比刷朋友圈、刷国内社媒的时间长的多,所以,我看到绝大部分来中国旅游的人,都表示打破了自己固有的观念,评论基本都是:从未见过一个如此文明、整洁、有序、安全的国家,中国生活在未来,而欧美生活在过去。 这种反差让我想起去年在柏林遇到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当他听说我刚从上海回来,立刻撇了撇嘴说:"那里全是监控摄像头吧?"我反问他是否去过中国,他耸耸肩:"看新闻知道的。"这或许就是问题的核心——某些人对中国的认知停留在十年前的刻板印象里,像被钉在旧报纸上的标本。 但现实总会戳破谎言的泡沫。上个月有个瑞典朋友带着偏见踏上成都的土地,结果在锦里古街迷路了三次——不是方向难辨,而是每走二十米就被冒热气的糖画摊、穿汉服拍照的年轻人、即兴表演川剧变脸的街头艺人绊住脚步。他后来在ins上写道:"这里连空气都跳动着生命力,谁说中国是'沉睡的巨龙'?它分明在云端跳芭蕾。" 当然,也会有人反驳这是"滤镜效应"。就像纽约地铁里总有人坚称北京雾霾能见度不足五米,却绝口不提他们根本没走出过首都机场。真正的魔幻现实主义在于:当你站在外滩江风里数着对岸陆家嘴的摩天大楼群,某些"懂王"还在复读机般念叨"中国没有现代化城市"。 最讽刺的是那些自称"真相追求者"的网红博主。他们在重庆洪崖洞拍夜景时激动得手抖,转头却在视频里加阴间滤镜配乐;尝完杭州龙井虾仁后连呼amazing,文案却写着"被迫吃奇怪食物"。这种精神分裂式的创作,倒让我想起《1984》里的真理部——不过是把事实切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不过话说回来,与其跟顽固分子较劲,不如学学那位澳洲老哥的智慧。毕竟亲眼见过深圳凌晨三点仍在配送生鲜的无人车,摸过杭州街头扫码借充电宝的免费机器,闻过昆明菜市场里鲜花论斤卖的香气,任谁也不好意思再说出"中国落后"四个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你认为人生重要的是什么 未来如何解决空间碎片问题 你遇到了捡垃圾的邻居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