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商业纠纷,是新时代的战争! 据路透社11月6日报道,德国大众、宝马两大汽车

素笺琂 2025-11-08 09:57:47

这不是商业纠纷,是新时代的战争! 据路透社11月6日报道,德国大众、宝马两大汽车巨头已罕见联合致函荷兰政府,措辞强硬地要求其48小时内恢复对安世中国子公司的晶圆供应,称此举已对欧洲汽车产业链构成“生存威胁”。 这封“最后通牒”的起因,竟是荷兰政府此前一纸声明,指责其中国子公司“脱离治理框架”,并冻结了中方CEO的股份。 2025年11月5日深夜,荷兰半导体巨头的一纸声明引爆全球供应链。表面看是商业纠纷,实则撕开了中美荷三方博弈的暗幕——当美国用“国家安全”大棒施压盟友,荷兰用冷战思维冻结资产,中国企业正用产业链反制撕开西方霸权裂缝。 这远非一桩简单的商业官司。 几年前,安世从荷兰飞利浦拆分出来后,中资企业通过收购成为其重要股东,之后虽然仍保留荷兰总部和全球运营体系,但中国市场和中国资本的影响力一直在提升。 这种“中资持股 + 全球治理”的模式,原本是想兼顾各方优势,可没想到现在却曝出了治理分歧。 中资不仅带来340亿真金白银,更将安世70%以上的封装测试产能、80%的总产能搬到中国东莞,使其成为全球车规级芯片的“隐形冠军”,每年发货超1100亿件,大众、宝马这些车企都得靠它续命。 然而,荷兰总部追求的“全球统一标准”与中国实体响应市场的“本地化灵活决策”产生了根本冲突。 一方担忧技术外流、控制权旁落,另一方则要抓住中国新能源的巨大机遇。 当沟通无法弥合分歧,危机便一触即发。 安世半导体事件的表象是公司治理纠纷,但背后折射出的是以“国家安全”为名,行产业掠夺之实的地缘政治本质,这早已不是一桩商业官司,而是新时代科技战的“前哨战”。 9月30日,荷兰政府竟翻出了1952年朝鲜战争时期的老古董《商品供应法》,以“国家安全”为幌子冻结安世全球30家子公司资产,强制托管股权,还让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把中国籍CEO张学政的99%股份夺走,只留1股象征性股权,连听证权都没给,这纯属是明抢! 更过分的是10月16日荷兰总部切断中国区系统权限、停发工资,10月26日直接断供晶圆,逼得中国子公司没法正常运营,现在反倒倒打一耙说中方“违规”。 但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东芝。 当荷兰要求转移核心技术时,中方直接启动“备胎计划”,将关键工艺参数导入贵阳的备份产线。 这种“分布式制造”策略正在改写游戏规则。 更绝的是,中资机构却在逆势抄底——中信证券、中金公司联合斥资80亿港元增持,持股比例从12%跃升至27%。 这种“用资本投票”的反击,让荷兰冻结资产的企图变成纸上谈兵。 这种“先抢资产再找借口”的操作,与1980年代美国强购日本东芝半导体业务如出一辙。 1987年,美国以“窃取军事技术”为由,对东芝机械公司开出天价罚单,并强制其拆分半导体部门。 当时东京股市暴跌17%,东芝被迫放弃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 历史告诉我们,所谓“规则”,永远是强者的工具。 中方“出口管制”再到“有条件豁免”的转变,这份“能战方能言和”的策略,展现的正是大国博弈中最重要的战略定力。 安世半导体事件暴露了现代战争的三个真相:技术没有国界,但企业有立场;产业链没有朋友,只有利益共同体;战争没有赢家,只有生存者。 从东芝到安世,历史反复证明:能守住最后产线的国家,才是真正的赢家。 据高盛最新报告指出,安世事件将加速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阵营化”重构。 预计未来三年,欧洲和亚太地区将形成两条相对独立的技术标准和供应链体系。 对于中国而言,此事件将倒逼“芯片自主化”进程提速至少18个月,对国产设备材料和EDA软件领域构成长期利好。 安世的风波或许离我们很远,但它揭示的生存法则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这让人想到,真正的安全感,永远来自于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随时能“掀桌子”的底气。 面对复杂变局时,抱怨不如自建‘备胎计划’。 这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智慧。 当中国工厂的机器重新轰鸣时,全球供应链的天平已然倾斜。 您认为这场博弈的终局将走向何方?

0 阅读:2853

评论列表

繁星四海

繁星四海

11
2025-11-08 14:07

这才是不供货的根源所在,毕竟欧洲是一伙的,你们总不能一边占了中国的公司,一边还要中国供货吧!

素笺琂

素笺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