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绥从皇后到临朝听政的太后,执政十六年,有人说她是“女中尧舜”,也有人觉得这名号水分太大。 她刚掌权时,汉朝正逢水旱灾害,国库空虚,百姓流离。邓绥干的头几件事就挺亮眼:下令削减宫廷开支,把自己的服饰车马换成素色粗布,遣散多余宫女,还停止了各地进贡奢侈品。遇上饥荒,她亲自核查粮仓,把囤积的粮食分给灾民,甚至让大臣们公开讨论救灾办法,不搞一言堂。 对朝堂,她也有手段。外戚专权是汉朝的老毛病,她哥哥邓骘虽被重用,却被她死死盯着,不许揽权;宦官想插手政务,她直接严令禁止;地方官有贪腐的,查实一个办一个,哪怕是皇亲国戚也不手软。有大臣劝她“女人不该干政”,她不理会,却把奏章里的合理建议一条条落实,硬是把混乱的朝局稳住了。 但骂她的人也不少。批评者说她迟迟不肯还政给小皇帝,明明皇帝长大了,她仍攥着权力不放,这是“贪恋权位”。更有人翻旧账,说她当年为了当皇后,暗中排挤过其他嫔妃,手段不够光明。她执政后期,因为猜忌,也处置过几个直言进谏的大臣,落下“不容异见”的话柄。 可平心而论,在她手里,汉朝没出大的乱子,灾年没闹出大规模叛乱,边境也相对安稳。百姓能有口饭吃,朝堂没被外戚宦官搅成一锅粥,这已经比不少男性皇帝强。 《后汉书》里说她“临朝听政,夙夜勤劳,躬亲万机”,算是中肯的评价。称她“女中尧舜”,或许有点捧高了——她没开创盛世,也有权力私心;但说她是合格的执政者,却没毛病。毕竟对老百姓来说,管她是男是女,能让日子过得去,就是好太后。 邓绥临终前还在安排国事,死后却被追夺尊号,家族也遭清算。这或许正应了那句老话:女人干政,做得好是本分,做得再好也难堵悠悠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