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金800万说捐就捐!83岁院士刘永坦:国家需要,我就扎根三十年 家人们谁懂啊!800万现金摆在面前,有人居然眼皮都不眨就全捐了?这人就是咱们国家的国宝级科学家——刘永坦院士!2018年,他凭着研究三十年的新体制雷达拿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奖金刚到手,老爷子第三天就催着助手去办手续,全捐给了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己连一分都没留。 要我说,这才是真正的国之脊梁啊!刘永坦在哈工大教了六十年书,如今都八十多岁了,还住着学校的老家属院,每天雷打不动骑自行车去实验室,活得比年轻人还规律、还拼。他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特实在:“咱们这代人就是这样,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 这话听着简单,可真要做到,得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当年研究新体制雷达,简直就是从零开始的硬骨头。那会儿国外技术封锁,咱们连参考资料都少得可怜,刘永坦带着团队一头扎进渤海湾,一蹲就是八年。冬天的海风跟刀子似的往脸上刮,冻得人手脚发麻,夏天又闷热潮湿,蚊虫叮咬得睡不着觉,可他们硬是扛下来了。1990年初春的那个凌晨,当雷达屏上突然跳出那个微弱的小光点时,整个实验室的人都疯了——这意味着藏在雷达“盲区”里的目标被精准捕捉到了,美国航母再想偷偷摸摸靠近,可没那么容易了!三十年的坚守,无数个不眠之夜,终于换来了这一刻的突破,换来了国家海防的底气,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 更让人敬佩的是,刘永坦和妻子冯秉瑞也是哈工大的同窗,夫妻俩相濡以沫六十年,还一起设立了“永瑞基金”,专门资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受助的学生都说,刘教授每次见着他们,都反复叮嘱“好好打基础”,这话朴实无华,却藏着老一辈科学家对后辈的殷切期望。想想现在有些年轻人总想着走捷径,再看看刘院士他们这代人,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心里真的又感动又惭愧。 800万对谁来说都不是小数目,可在刘永坦院士眼里,这笔钱能用来培养更多科研人才,比自己留着有用多了。他住着老房子,骑着旧自行车,却用三十年光阴筑起了国家的“海防长城”;他不图名不图利,只想着为国家做点实事,这样的科学家才是我们该追的星啊! 现在总有人讨论“什么是真正的成功”,我觉得刘永坦院士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不是腰缠万贯,不是身居高位,而是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用一生坚守诠释初心。这样的老一辈科学家,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致敬!大家觉得呢?快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