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BRDM-2轮式装甲侦察车③9K31防空导弹发射车也是基于BRDM-2改进的车型之一。1968年开始装备苏军,1974年7月22日在波兰国庆阅兵式上首次公开。为安装该系统,BRDM-2车体进行了多项改进,包括拆除两侧的链条传动辅助轮和炮塔,换装带有四枚待发弹的火控设备转塔,并调整座舱内部布局以容纳火控设备及其操作员。发射车采用3人乘员组,前排右侧为车长,左侧为驾驶员,火控系统操纵手位于后面的单人转塔内。操纵人员接收到攻击指令后,通过双腿带动座椅两侧的支撑杆旋转发射转塔,转动角度较大时需踩在固定踏板上操作。支撑杆和发射转塔从静止旋转90度需4秒,旋转180度约需6秒,接着,操作员拉起作为座椅扶手的操纵杆使导弹发射箱抬头,从最小仰角-5度变为最大仰角+80度不到1秒。操作员利用导弹选择器选择导弹,切换到自动挡时自动选用第1号导弹。按下右操纵杆按钮一半时,所选导弹弹箱打开,操作员将导弹瞄准目标,采用直接瞄准法。导弹锁定目标后,音响设备发出信号,操作员将右操纵杆上的按钮按到底,解锁导弹的红外导引头。攻击低空目标时可提高导弹仰角,攻击横向高速目标时可给出前置量。操作员估算目标距离和角度后发射导弹。9M31导弹具有较强的过载能力,装有滚动误差消除系统,飞行中无滚转。该导弹系统适于伴随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作战,配有夜视仪,发动机功率104千瓦,具备中央轮胎充放气。行军和运输时可将装有导弹的发射架向后折叠,放在车体后部。9P31防空导弹装备苏军坦克团和摩托化步兵团属防空连,每连4部发射车,每辆发射车炮塔两侧各配一组双联9M31导弹,导弹密封包装。其最大公路行驶速度90千米/小时,最大水上行驶速度8~9千米/小时。该系统主要为所属部队提供跟进掩护火力,打击突然出现的低空飞机。行军时通常在团部附近跟进;进攻时在距前沿1~3千米处展开,与ZSU-23-4式自行高射炮配合;防御时配置在团指挥所或二梯队营附近。ZSU-23-4式自行高射炮系统上的炮瞄雷达可为“箭”1提供目标信息。1970年出现的改进型9K31M系统,有效射程扩展到560~8000米,有效射高10~6100米,尾追攻击时射高11000米。红外导引头加装制冷系统,探测范围扩展到1~5千米。 BRDM-2系列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轮式坦克歼击车也有多种型号。最早出现的采用9K11反坦克导弹系统,系统代号9P122/133.该车首次由埃及和叙利亚在1973年中东战争中使用,将BRDM-2侦察车炮塔拆除,换装6枚9M14反坦克导弹的发射装置。行驶时导弹发射装置置于车内,发射时支臂升至车顶,车顶装有装甲护板。导弹可在车内发射,也可在距车80米外借助分离瞄准系统发射,车内发射时由车长导引,另备8枚备用弹。9K11反坦克导弹系统采用目视跟踪、三点导引、手动控制、导线传输指令。9M14弹体用玻璃纤维热压成形,弹翼保证导弹飞行中的旋转,采用聚能破甲战斗部和压电引信,垂直命中时静破甲厚度400毫米。但由于飞行速度慢(平均120米/秒)、命中率低(400~600米时约60%)、发射死角大、操作复杂等问题,1977年9P122/133采用半自动红外有线制导系统,命中率提高到90%,此外,威力更大的9K113重型反坦克导弹系统也被安装在BRDM-2底盘上,系统代号9P148.该系统是苏联70年代后期发展的第二代重型反坦克导弹,采用红外半自动控制、有线传输指令制导,筒式发射,射程4000米,垂直静破甲达600毫米,飞行速度200米/秒,可威胁二代主战坦克及部分三代主战坦克。装备9K113反坦克导弹系统的BRDM-2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最早出现于1973年,有时称为BRDM-3, 1977年首次在莫斯科军事展览会上展出。战斗室装备可升降式5联装9K113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车顶有装弹用舱盖。导弹为第二代产品,属于半自动指令瞄准线制导型,操作员只需将瞄准镜十字线对准目标,瞄准镜可180度旋转。导弹战斗部为7千克破甲弹,0度法线入射角时能侵彻500~600毫米装甲。有时该车也会混装9K111M反坦克导弹。 BRDM-2投产后,不仅装备苏军,还广泛装备华约国家,并授权波兰生产。波兰在BRDM-2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改进,主要型号有BRDM-2-96I、BRDM-2-97、BRDM-2-98.BRDM-2-96I战斗全重7400千克,车长6. 29米,宽2. 425米,高2. 31米,车底距地高340毫米,公路最大速度95千米/小时,水上最大航速10千米/小时,乘员5名。该型车辆采用依维柯165柴油发动机,拆除了车辆中部的4个辅助车轮,改善了越障能力。车身两边各装一扇门,便于战斗人员快速上下车辆,车内在BRDM-2原有3个座位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座位,乘员室内安装取暖设备,改善了工作环境。安装24伏电源,机枪塔上的武器未做改动,还装备卫星导航系统、被动式夜视仪、空气过滤装置和数字通信电台等。BRDM-2-97战斗全重8 000千克,车长6. 29米,宽2. 425米,高2. 43米,车底距地高285毫米,公路最大速度100千米/小时,水上最大航速10千米/小时,乘员5名。动力装置采用依维柯165高压柴油发动机,在96I型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设计为单人炮塔,机枪塔顶部安装AT-4型反坦克制导武器系统,机枪塔可360度旋转,用1挺NSTV式12. 7毫米机枪替换14. 5毫米重机枪,并增设1挺PKT式7. 62毫米机枪。为车长安装被动式夜间观察装置,配备新型昼夜观察装置、激光告警系统、新式81毫米烟幕弹发射器、GPS系统、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化学告警系统、数字电台、内部通话设备、备用轮胎、24伏电源、发电机、乘员取暖器和防核辐射系统等。 BRDM-2-98战斗全重8100千克,车长6. 29米,宽2. 425米,高2. 43米,车底距地高280毫米,公路最大速度100千米/小时,水上最大航速10千米/小时,乘员4~5名。动力装置采用依维柯165柴油发动机,在BRDM-2-97基础上增设德国的STNATLASBAA型台式昼夜观察系统。此外,波兰WZM公司和德国STNATLAS公司还合作推出了BRDM-2-98改进型,最大特点是安装了第二代Ophellos热像仪、激光测距仪和相干波昼夜镜,配置远距离操纵手柄,可在距离侦察车40米范围内安全操作。车辆还配备GPS系统、数字地图、自动搜索和跟踪系统、电视跟踪系统等。 结语相较于BRDM-1,BRDM-2的主要特点可归纳为三点:完善的核生化防护能力、通行性(特别是两栖性能)大幅提升、火力显著增强。显然,BRDM-2的改进极具针对性。我们应认识到,BRDM-2不仅仅是BRDM-1的替代品,更是冷战中期苏联军事学说变化发展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