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 日本防卫部正式宣布! 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于2025年11月11日正式确认,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顺利穿越大隅海峡进入太平洋。该编队由055型导弹驱逐舰“鞍山”舰领衔,搭配054A型护卫舰“临沂”舰与903A型综合补给舰“东平湖”舰,是典型的远海训练标准配置,凸显出清晰的任务计划性与协同部署思路。 62岁的退役海军老兵王建国,坐在青岛的老房子里,盯着手机上的编队照片红了眼眶。他粗糙的手指划过屏幕上“鞍山”舰的轮廓,指腹摩挲着自己左胸口——那里曾别着老式护卫舰的舷徽,三十年前他在东海舰队服役时,最羡慕的就是“能去远海看看”,可当时舰艇吨位小、补给能力弱,出远海训练一年到头没几次。 王建国至今记得1998年那次任务,他所在的053H型护卫舰去西太平洋训练,全程紧盯着燃油表,连航速都不敢开太快。当时穿越大隅海峡,全舰官兵都提着口气,因为那时候我们的远海训练还不频繁,每次过境都会被过度关注。现在不一样了,055大驱排水量过万吨,光垂发单元就有128个,防空、反舰、反潜能力拉满,“东平湖”舰跟着,补给不用愁,远海训练早成了家常便饭。 日本防卫省的通报,其实就是常规操作。大隅海峡是国际海峡,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各国船舶包括军舰都享有航行和飞越自由,中国海军穿越大隅海峡,早就不是第一次了。王建国翻出手机里存的新闻,光是2024年,中国海军就有6次舰艇编队穿越大隅海峡,每次都是公开透明,完全符合国际法。日本统合幕僚监部发通报,更多是履行其日常监控职责,没必要过度解读。 他想起去年和老战友聚会,当年的枪炮长老李掏出手机,给大家看儿子在“临沂”舰上的视频——视频里,官兵们在甲板上组织体能训练,远处是蔚蓝的太平洋,背景里“临沂”舰的舰徽清晰可见。老李说,儿子现在跟着编队出远海,每次都会给家里报平安,还说现在的装备越来越先进,任务再远也有底气。王建国听着,心里既羡慕又自豪,当年他们盼了一辈子的远海能力,现在的年轻水兵轻松就能实现。 有人可能会问,为啥总穿越大隅海峡?王建国太清楚了,从东海进入太平洋,大隅海峡是最便捷的航道之一,而且作为国际海峡,通行权受国际法保护。这些年中国海军走向深蓝,远海训练、护航、访问,都是大国海军的责任所在。055大驱领衔的编队,既有作战舰艇,又有补给舰,就是为了模拟真实远海任务场景,提升协同作战能力,这和某些国家搞的“自由航行”不一样,我们的训练从来都是合规合法,不针对任何第三方。 王建国的书桌抽屉里,放着一本泛黄的训练日记,第一页写着“1995年第一次出远海,目标:西太平洋,舰艇:053H型护卫舰”。现在再看“鞍山”舰领衔的编队,从吨位到装备,从训练频率到任务范围,都是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变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一代代海军官兵拼出来的,是国家工业实力提升的见证。 日本防卫省的通报,不过是记录了中国海军正常训练的一个瞬间。随着中国海军的发展,远海训练会越来越常态化,穿越大隅海峡、宫古海峡这些国际航道,也会越来越常见。这不是炫耀武力,而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履行国际责任的必然要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内容风险评估清单 1. 法律风险:引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关于国际海峡航行自由的相关原则,中国海军穿越大隅海峡的次数、舰艇型号等信息均来自公开报道,表述符合国际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无违法违规内容。 2. 伦理风险:文中主人公“王建国”为虚构的退役海军老兵形象,相关经历基于海军常规训练场景设定,未涉及任何真实个人隐私,尊重军人职业形象与历史发展事实,无不当表述。 3. 舆情风险:预判可能存在“中国海军穿越大隅海峡是否具有针对性”的争议,通过强调“国际海峡航行自由”“训练常态化公开化”“符合国际法”等核心信息,结合退役老兵的亲身经历与情感表达,明确中国海军行动的“防御性”“合规性”,引导读者理性看待大国海军的正常远海训练,避免极端化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