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俄乌战场清理现场的画面真让人惊掉下巴,俄军在红军城的瓦砾堆里清理时,除了报废的武器,还翻出一大堆五花八门的外国证件,不仅有哥伦比亚的身份证、和波兰的退役军人证,甚至还有英国特种部队的退役证明,足足涵盖84个国家,这场景简直刷新认知。 俄军在红军城清理战场的时候,一开始以为就是普通的战后收尾活儿——把报废装甲车的零件、破了的弹药箱分分类,再把塌了的建筑瓦砾整理好就行。 可谁都没料到,清理过程中竟从碎石堆里翻出了一沓又一沓外国证件,摊在地上清点的时候,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这些证件里,有哥伦比亚老百姓平时用的身份证,卡片上印着持证人的照片,还有当地政府的印章;另外还有波兰的退役军人证,上面把服役部队和退役时间都写得明明白白。 更让人意外的是,里面居然混着英国特种部队的退役证明,这类证件在英国管控极严,一般不会轻易外流。 最后统计下来,这些证件涉及的国家足足有84个,从美洲的哥伦比亚到欧洲的波兰、英国,再到一些亚洲、非洲的国家,几乎覆盖了大半个地球。 顺着这些证件往下挖,还发现了一支乌军小队的踪迹,这小队总共60人,仔细查了身份才知道,44个都是雇佣兵。 这些人凑在一起根本没法正常作战,有人说西班牙语,有人说英语,还有人说阿拉伯语,指挥下达指令时,得靠几个懂点外语的人连蒙带猜地传话。 真到了要配合行动的时候,更是一团糟——有人想往前冲,有人却在原地找掩护,完全没有像样的战术配合,说他们是“凑数部队”一点都不夸张。 说透了,乌克兰就是缺能上战场的兵了。战前人口4100万,仗打起来后,超过一千万人要么跑到周边国家避难,要么在国内四处流离,还能待在原来地方的没多少。 更关键的是,适龄男性大多不想卷入战争,好多人趁着边境还没完全封锁就跑了,现在愿意主动参军的人只剩35%,部队根本招不到足够的本土士兵,只能从国外找雇佣兵填补空缺。 这些外籍雇佣兵来之前,大多是被乌克兰画的“高薪大饼”吸引来的。就拿哥伦比亚来说,当地很多人每个月挣不到500美元,听说去乌克兰打仗能拿好几倍的钱,不少人抱着“挣笔快钱”的想法就来了。 结果等真踏上战场,他们才明白自己被忽悠了。 有个波兰雇佣兵在接受采访时吐槽,说好的月薪几千美元,实际每天只能拿到16美元,干了两个月,到手的钱加起来才500美元,连来的时候花的路费都没赚回来。 而且战场条件比他们想的差太多,吃的是压缩饼干,住的是临时挖的战壕,时不时还要遭遇炮火袭击,好多人来了没几天就想走,可连撤退的路都找不到。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些外籍雇佣兵里,不少人根本没经过正规军事训练。 他们有的之前是工厂工人,有的是街头小贩,就因为听说能拿高薪,没搞清楚战场的危险就来了。 有外媒报道过,去年有一批来自非洲的雇佣兵,刚到前线没几天,就因为不懂躲避炮火,一次袭击中就伤亡了大半。 还有的雇佣兵因为拿不到工资,和乌克兰军方发生冲突,甚至有人偷偷带着武器逃跑,成了战场上的“不稳定因素”。 其实从这些年的战争史来看,外籍雇佣兵参战并不少见,但像乌克兰这样,能吸引到84个国家的人,还出现“凑数部队”的情况,确实罕见。 这背后不仅是乌克兰兵力匮乏的问题,更暴露了一些国家失业率高、民众生计难的现状——要是在自己国家能好好生活,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异国他乡打仗? 再往深了想,这些外籍雇佣兵的遭遇也让人反思。他们被高薪诱惑,以为能改变生活,最后却陷入骗局,有的丢了性命,有的连基本报酬都拿不到。 而乌克兰为了填补兵力空缺,用虚假承诺招人,不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让更多人卷入战争的苦难里。 这场战争带来的,从来都不只是战场上的伤亡和破坏,还有无数普通人被改变的命运。 这事不光让大伙儿对俄乌战场有了新的认识,更能让人看清战争背后又复杂又残酷的一面。 本来就不该有人因为假的高薪诱惑丢了性命,也不该有哪个国家的老百姓被迫卷进战争里。 希望这样的“离奇”场景不再出现,也希望更多人能意识到和平的珍贵——只有和平,才能让每个普通人不用背井离乡,不用在刀尖上讨生活。 (资料来源:新华网——“這是個陷阱!” 揭秘烏克蘭戰場上的外籍雇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