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美国传来消息 2025年11月15日,美国当局做了一件让人意外的事:特

红楼背疏影 2025-11-16 20:12:37

就在昨天 美国传来消息 2025年11月15日,美国当局做了一件让人意外的事:特朗普总统签署行政令,把部分农产品从“对等关税”清单里拿了出来。(新华社) 从最直观的国内压力来看,物价上涨已引发美国民众普遍不满。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9月CPI同比涨幅达3%,其中牛肉、咖啡价格同比涨幅均超10%。 更关键的驱动因素是选举利益,11月初地方选举中,共和党在艾奥瓦、堪萨斯等传统农业州接连失利,而这些州是特朗普2028年大选的核心票仓。 艾奥瓦州农业协会会长约翰在关税取消后公开表示,过去半年州内已有12家谷物出口商倒闭,关税是主要诱因;政策调整后,农业群体选票支持率有望回升,这是特朗普调整政策的核心动因。 特朗普一贯奉行“关税大棒”策略,此次为何调整立场? 2017年首次执政时,他对钢铁加征关税,导致美国汽车制造成本激增,中西部铁锈地带选民支持率下滑,间接影响2020年大选结果。作为第47任总统,在2028年大选倒计时背景下,农业州选票对其选举大局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美国农业部10月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国农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12%,其中柑橘类水果受关税影响最显著,出口量暴跌30%。 佛罗里达州果农托马斯的遭遇具有代表性,其种植的橙子往年出口占比达40%,2025年因关税叠加运输成本上涨,数十万斤橙子滞销腐烂,凸显关税对本土产业的冲击。 此次政策调整亦暗藏地缘政治考量,重点针对拉美和东南亚市场。 以巴西为例,2024年巴西对华牛肉出口量同比增长22%,而美国因关税问题丢失5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 特朗普取消牛肉关税后,美国农业部随即组团访巴,表面聚焦贸易合作,实则意在拉拢巴西在南美地缘博弈中站队——巴西作为拉美军事和经济大国,对美国“印太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军事领域的联动效应同样值得关注。美国2025年军费预算虽达9800亿美元,但挪用现象突出。据五角大楼内部人士透露,受农产品出口下滑影响,农业州议员多次在国会否决军费追加提案,理由是“农业产业困境未得到缓解前,不应优先追加军费预算”。 部分媒体解读此举为特朗普“对华妥协”,这一解读存在明显偏差。此次取消关税的农产品中,中国并非美国主要出口市场——美国80%的咖啡进口来自哥伦比亚,60%的牛肉进口来自澳大利亚。 其真实目标指向欧盟和日韩:2025年上半年欧盟对美钢铁加征反制关税,特朗普通过农产品关税调整释放信号,即美方愿先作出让步,期望欧盟与日韩在钢铁关税问题上予以回应,这一以退为进的策略契合其谈判风格特征。 回顾历史,“以关税让步换取战略利益”的操作早有先例。1985年里根政府为拉拢日本配合冷战布局,取消日本汽车零部件关税,换得日本增加对美军事基地投入。 特朗普此次沿用类似策略,在取消农产品关税后,迅速推动与澳大利亚的军事合作协议,计划在澳增设2个无人机基地,直接服务于印太地区战略布局。 美国农场主协会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受关税补贴政策影响,美国本土玉米种植面积扩大15%;关税取消后,进口玉米价格优势凸显,本土农场主将面临激烈竞争。 从国际影响来看,这可能引发全球农产品贸易的连锁反应。巴西农业部已宣布,若美国牛肉以零关税进入国际市场,巴西将对本国牛肉出口提供每公斤2美元的补贴。 欧盟也表态正在评估对美农产品的反制措施,一场新的贸易博弈已悄然打响。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美国取消关税后,咖啡、可可等农产品价格可能下跌,非洲多个咖啡出口国已开始紧急商讨应对方案。 2025年以来,美国在中东和欧洲的军事投入持续增加,军费压力陡增,亟需通过贸易政策调整缓解国内经济矛盾。取消部分农产品关税,可实现缓解国内通胀、稳定选票、聚焦地缘冲突三重目标。 但这种以局部政策调整缓解整体矛盾的做法能否持续,仍取决于后续经济数据表现与选举形势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取消关税的农产品不包括大豆、小麦等主粮,仅涉及咖啡、热带水果等美国本土产能不足的品类。 这一细节表明,特朗普并未放弃关税工具,而是实施更精准的针对性调整——如同五角大楼精准打击战术,仅针对政策薄弱环节优化,核心利益领域始终保持强硬立场。相较于以往“一刀切”模式,这种精细化操作体现出政策成熟度的提升。 特朗普取消部分农产品关税并非临时妥协,而是综合国内经济、选举利益与地缘战略的精准布局。此举既暴露美国经济内部的结构性矛盾,也展现其对外博弈的灵活应变能力。 后续需重点关注两大方向:一是欧盟、日韩是否会针对美国举措调整关税政策;二是农业州选票支持率能否在2026年中期选举中向共和党回流,这两大因素将直接影响美国未来内外政策走向。 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来源:美国免除部分农产品“对等关税” 2025年11月15日14:24 | 来源:新华社

0 阅读:132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