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实弹射击演习消息发布了,11月17-19日连续三天在黄海实弹射击演习,事态非常严重!但是高市早苗的民意支持度却达到惊人的80%,超过了以前的安倍晋三,日本的普通百姓都支持高市早苗! 这次演习的震撼程度,可远超一般的军事训练,每天2000枚弹药的饱和攻击强度,055型驱逐舰“双波次齐射”的新战术,还有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的实战部署,直接构建起了一张能覆盖日本全境的火力网。 更让美国和日本震惊的是“海空信火链路数据链系统”的实战应用,预警机、无人机、潜艇和舰艇通过北斗导航和5G通信,编织成了一个“天罗地网”,把传统的海战模式给彻底颠覆了。 这种技术上的碾压,在2025年5月的“海空协同-2025”演习中就已经初露端倪,当时美军侦察机在黄海遭遇电子压制,雷达屏幕上的目标信号被扭曲成了雪花,这种“信息迷雾”战术,让价值好几亿美元的RC-135侦察机直接变成了“瞎子”。 而这次演习更是把技术优势转化成了战略威慑:禁航区精准地封锁了日本海空力量北上渤海的咽喉要道,模拟打击的科目直接指向了美日航母战斗群的核心节点。 高市早苗的支持率狂飙,其实反映了日本社会的深层焦虑,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以88%的支持率把她推上了神坛,这代人在“历史修正主义”教育下长大,把参拜靖国神社当成“政治姿态”,把军事扩张解读成“国家崛起”。 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构建的信息茧房,把高市包装成了一个“打破老人政治”的革新者,却选择性地忽视了她的右翼本质。 经济困局成了高市收割民意的利器,她承诺设立“物价安定基金”、发放生活支援金、降低燃油税,这些政策精准地戳中了民生的痛点,让年轻人用选票为“饭碗”投票,但这种短期利益交换,其实埋下了长期的隐患。 中日贸易额占日本GDP的4.2%,汽车、电子等支柱产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一旦台海冲突引爆贸易战,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年轻人的就业岗位。 中国选择黄海作为战略支点,其实有多重考量,这里既是甲午海战的伤心地,也是第一岛链的关键节点。 2025年演习的坐标,和1894年北洋水师覆灭的海域高度重合,055型驱逐舰和日本“出云”级准航母的跨时空对峙,宣告着历史不会简单重复。 通过电磁压制,把美日舰机的活动半径压缩到了200海里内,中国正在改写“第一岛链”的生存法则。 日本的战略焦虑和美国的战略试探,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共振,防卫省紧急启动了“出云”号航母战斗群,却因为电子系统瘫痪,沦为了海上靶标。 美国“里根”号航母则保持了300海里的安全距离,中情局重启了“海神之矛”计划,试图搜集反舰数据,这种“色厉内荏”的表演,暴露了霸权体系在技术代差面前的脆弱性。 高市早苗那82%的支持率,本质上就是日本社会对“失去的三十年”的一种集体补偿心理,当经济停滞、人口萎缩、国际地位下滑成为不可逆的趋势时,把外部威胁转化成内部团结的工具,就成了政客们的惯用套路。 但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只会加速日本在东亚权力结构中的边缘化。 中国在黄海的实弹演习,既是对挑衅的必要回应,也是对新型安全秩序的探索,当055型驱逐舰的炮口焰照亮海面时,世界看到的不仅是火力强度,更是一个大国重构规则的战略意志。 这种威慑与克制的平衡艺术,恰恰是中国崛起给亚太带来的最大确定性——它既不会重蹈霸权扩张的老路,也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中,时间终将证明:真正的强者,从来不需要通过炫耀武力来证明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