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日本突然宣布了 11月18日消息,日本冲绳、长崎两县知事17日分别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拟修改“无核三原则”的动向表示强烈反对,强调推进核裁军是民众心愿,政府首脑必须尊重民意。 作为唯一遭受过核打击的国家,日本战后确立的 “无核三原则” 曾是国际社会认可的和平承诺,“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 这九个字,承载着广岛、长崎数十万遇难者的生命重量。 可如今,高市早苗政府却试图触碰这一底线,声称 “不引进” 原则会削弱美国核威慑,这番表态瞬间点燃了民众的怒火。 冲绳知事玉城丹尼的反对绝非空穴来风,这座承载着美军 70% 基地负担的岛屿,曾在 1968 年经历过美军核动力巡洋舰的核泄漏事故,土壤中的放射性残留至今让当地居民心有余悸。 对他们而言,修改 “不引进” 原则无异于将家园再次推向核风险的前沿,毕竟冷战时期,美军曾在冲绳部署过 1300 件核武器,这样的历史记忆谁也不愿重蹈覆辙。 确实,从 1967 年佐藤荣作提出 “无核三原则”,到 1971 年写入法律,再到 2022 年 “安保三文件” 重申,这一原则早已成为日本战后和平体制的基石。 可现在,部分政客却选择性遗忘历史,自民党部分议员甚至公开主张允许美国核武器进入日本,联合执政的维新会也多次呼吁重新考虑这一原则,前首相安倍晋三更是早有 “核共享” 的论调。 这些动向背后,是日本右翼势力对 “正常国家化” 的扭曲追求,他们试图用核武器填补军事短板,却忽视了民众对核灾难的本能恐惧。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其实具备成为 “核门槛国家” 的实力,2023 年储存的 47 吨分离钚足以制造数百枚核弹头,有日本议员甚至宣称最快半年就能造出核武器。 这种潜在的核能力,再加上当前试图修改 “无核三原则” 的动向,自然引发了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早已明确表态,对日方军事安全动向感到严重关切,指出这种做法向国际社会释放出危险信号,可能破坏亚太地区的战略稳定。 事实上,中国一直坚守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的承诺,积极推动核裁军进程,这种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与某些国家试图突破核底线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日本国内的民调数据也充分说明,修改 “无核三原则” 根本不得人心。2022 年《读卖新闻》的调查显示,74% 的日本人反对修改这一原则,2023 年冲绳的民调更是有 82% 的居民反对美军核武器部署。 这些数字背后,是普通民众对和平生活的珍视,毕竟从广岛、长崎的核爆到福岛核泄漏,日本民众已经承受了太多核灾难带来的痛苦。 高市早苗政府若执意推动修改,无疑是与民意背道而驰,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 美方的态度也颇为微妙,虽然公开场合保持谨慎,但五角大楼其实早已为 “核共享” 做好了准备。 2024 年 3 月,美国空军 F-35A 战斗机已获得携带 B61-12 新型核弹的认证,这种组合已部署到欧洲,而日本航空自卫队也采购了 F-35A 战斗机,理论上具备了参与 “核共享” 的条件。 不过这种合作并非没有争议,美军曾在 1965 年发生过携带核武器的战机坠海事故,历史教训提醒着人们,核武器的部署只会增加核扩散与战略误判的风险。 在这样的局势下,中国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既坚定维护自身安全,也积极推动地区和平稳定。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致力于核裁军和防核扩散事业,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安宁。 反观日本,若继续在核问题上试探红线,不仅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引发军备竞赛,最终也会让自己陷入孤立。毕竟和平从来不是靠核武器就能换来的,而是需要各国共同坚守历史教训,尊重民意诉求。 冲绳和长崎的反对声,是历史的警钟,也是民众的心声。那些试图修改 “无核三原则” 的政客,真的能无视数十万核爆遇难者的冤魂,无视民众对和平的渴望吗?你怎么看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