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年,包拯去世,出殡当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原来,他临终时悄悄告诉女婿文效

丽旭夜谈娱乐啊 2025-11-18 14:16:15

1062年,包拯去世,出殡当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原来,他临终时悄悄告诉女婿文效:“我走后,你要准备21口棺材,并从7个城门一起抬出去,”这个谜团困扰了大家900多年,直到包公墓被发掘,真相才最终被揭开。 咸平二年三月初五,包拯生在庐州合肥一个普通书香门第,父亲包令仪当过地方官,家里虽不富裕,但重教育。包拯从小爱看书,尤其钻研律法和历史。天圣五年,二十八岁的他考中进士,授大理评事,先到建昌县主簿任上。父母年纪大了,他上书调到近处的和州监税,不久干脆辞官回家侍奉,整整十年,直到双亲过世。 守孝期一过,景祐二年,包拯重返官场,出知天长县。那时县里积案成堆,他一到就清查,判案公正,百姓服气。后来调端州知州,当地出产端砚,有些官员借贡品捞好处,他严守规矩,只按朝廷份额上缴,一点私心不染。三年任满,民众舍不得他走。庆历三年,宋仁宗召他进京,任监察御史。他直来直去,上书弹劾淮南转运使王逵苛捐杂税,转运副使张尧佐贪污,触动了不少权贵。 嘉祐二年,包拯任开封府尹,主管京城刑狱。他在衙门前设鸣冤鼓,让老百姓有冤能诉,亲审大案,像端州僧人被冤枉那回,他杖责贪官,街头巷尾都传他的名号,人称包青天。次年升龙图阁直学士,知谏院,不久又转枢密副使,管军机大事。包拯一生清廉,刚正不阿,得罪的贪吏可不少,那些人表面不敢动,暗地里恨得慌。 嘉祐七年五月二十四日,包拯在开封寓所病逝,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追赠礼部尚书,赐谥孝肃。消息传开,开封城百姓自发前来吊唁,场面感人。可出殡那天,事情就蹊跷了。包府备了二十一口棺材,分成七组,每组三口,从开封七个城门同时抬出。东门、南门、西门、北门,还有其他三门,队伍各奔东西,钟鼓声响彻全城。老百姓看傻眼了,谁也分不清哪口是真棺,哪口是摆设。 这不是随意安排,而是包拯临终前对女婿文效的嘱托。他知道自己执法严明,树敌太多,那些被他扳倒的贪官污吏,平日畏惧朝廷,身后难保不报复。挖坟毁墓是常见祸端,尤其那年头,祖坟风水关乎家族运势。包拯不想子孙遭殃,就想出这招,用多棺混淆视听,真墓藏得严实。文效按嘱咐办了,空棺就地掩埋,真柩悄然运回合肥老家大兴集,安葬在条石墓室里,和夫人李氏合葬。 包拯的计策管用极了。仇家派人打探,七路棺队散开后,踪迹全无,只能干瞪眼。家族后人世代守秘,墓址成了谜。河南巩义一带传有衣冠冢,安徽合肥则依族谱指大兴集,可历代寻访,挖了不少地方,都没影儿。九百年过去,这事成了民间奇谈,有人说包拯神机妙算,有人猜是防盗墓贼。那些权贵后代,也没辙,包氏一门平安传承。 包拯的做法不光是为自家,更体现出他对家国社稷的担当。他一生断贪无数,像弹劾张可久私卖盐铁,张方平霸占民宅,这些案子直戳要害,维护了朝廷清明。

0 阅读:26
丽旭夜谈娱乐啊

丽旭夜谈娱乐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