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以来,A股市场非理性炒作时有发生,从“龙字辈”“蛇年概念”,到马年的“玄学叙事”,从借壳传闻炒作到名称谐音、数字偏好的无厘头投机,脱离基本面的资金狂欢多次扰乱市场生态。细究不难发现,年内非理性炒作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炒作逻辑从讲故事转为“拼玄学”,资金从跟随“小作文”转向聚焦名称吉利、数字偏好、地域概念及K线结构反常的标的;其二,炒作主体呈现散户跟风的现象,一些散户在越不敢买越涨的博弈心理驱动下跟风入场,最终沦为“接盘侠”;其三,炒作模式呈现“快进快出”的特征,资金在短期投机中大多快速套现离场。这种脱离公司基本面的非理性投资,严重侵蚀着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首先,对于投资者而言,当炒作退潮,股价的快速下跌会导致中小散户损失惨重;其次,对于相关上市公司而言,股价的急涨急跌不仅会损害公司的形象,还会对公司的正常发展造成影响;最后,从市场生态的角度出发,股价与基本面严重背离,会导致价格发现功能失灵,进而使得资本错配。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中国结算及上交所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A股投资者总数已突破2.4亿户,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比超99.76%,约为2.39亿户。我国A股市场中小投资者占据主体地位的特征,使得非理性炒作的危害被进一步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