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司吐槽:“现在的年轻人真是的,低着头拿手机叫网约车,我空车停在他们旁边,都不带理的!”网友:一个年轻人这样,可能是年轻人的问题,如果都这样,你应该反思你们行业的问题! 北京西站傍晚的风裹着尾气,出租车司机老王把空车灯按得亮堂,车窗降下大半,对着广场上的年轻人探了探身子。 没人抬头,那些脑袋全埋在手机屏幕里,指尖飞快点几下,就揣着手机往路边走,眼睛只盯着远处驶来的网约车。 老王拍了拍方向盘,空车就停在他们脚边,拉门就能走,偏要站在冷风里等,这场景他见得越来越多,商圈、地铁站、医院门口,年轻人像没看见空出租车似的,清一色对着手机较劲。 网友的话戳中要害:一个人不理是偶然,一群人不理就是行业的问题,有乘客晒出经历,北京街头拦出租车,司机开口要200块,转身叫网约车,账单才43块多,这差价摆在那,谁愿意当冤大头? 更让人犯怵的是那些“套路”,有人赶高铁被司机绕路,车费多掏一半;有人雨天拦车,司机问清目的地就踩油门走;还有人坐完车要发票,司机支支吾吾拿不出来,这些糟心事攒多了,年轻人自然怕了。 网约车刚好补上这些窟窿,手机上点一点,预估价格、行驶路线全出来,绕没绕路一眼能看见,平台还老发优惠券,算下来比出租车便宜。 司机服务也有谱,接行李、备矿泉水是常事,态度不好还能给差评,下次接单都受影响,上海市的测评数据摆着,网约车满意度比出租车高3个多点,这差距全在细节里。 出租车的老毛病还不止这些,广州交通局统计,出租车每天空跑的里程占比快到40%,是网约车的1.8倍。 司机瞎转悠找客人,乘客在路边干等,两头耗着,网约车靠热力图调度,哪里人多车往哪去,虹桥枢纽的应答时间都缩短三成。 有些出租车司机也在试新法子,深圳有人白天开巡游车,晚上直播接预约单,一半客人成了回头客,但这样的改变太少,乘客要的不复杂:价格明明白白,服务有个准头,不用猜来猜去担惊受怕。 老王看着远处一辆网约车停稳,年轻人拉门上车时笑了笑,那是坐他车的乘客少有的表情,他发动车子慢慢开,计价器在仪表盘上跳着,只是再也没敢随便跟路边的年轻人搭话。, 市场早给出答案,不是年轻人不拦车,是他们更愿意选让人放心的出行方式,出租车要抢回客人,先把计价器擦透亮,把服务做扎实,比抱怨年轻人低头管用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