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消息! 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 2025年11月20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批准向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的两家人工智能公司出口大量先进芯片,这笔大生意一下子把全球科技圈的目光都吸引到了中东。 沙特Humain和阿联酋G42两家公司,获准采购3.5万枚英伟达Blackwell芯片,而更惊人的是,Humain还计划追加到60万枚,并联合马斯克的xAI在利雅得建一座500兆瓦的超级数据中心。这规模,比硅谷很多基地还大!但问题来了:中东真能靠买芯片实现“AI独立”吗?还是说,这只是一场精心包装的技术依附? 别小看这些芯片。Blackwell单颗集成超2000亿晶体管,算力是上一代的30倍,功耗反而大幅降低。全球科技巨头抢破头都难拿货,如今却成批涌向中东。背后推手正是特朗普政府——他们直接废掉了拜登时期对AI芯片出口的分级管制,转而搞“一对一协议”,说白了,就是挑盟友定向放水。 举个例子,沙特Neom新城正在规划1.5吉瓦的数据中心集群,目标是承接全球6%的AI训练任务;再比如,阿联酋承诺未来十年向美国投资1.4万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科技与能源合作;还有英伟达自己,靠着这类订单,2026年营收预期冲破5000亿美元,市值逼近5万亿,毛利率高达75%,比高端白酒还暴利。 但热闹之下藏着冷思考。有网友犀利点评:“买再多芯片,操作系统、编译框架、算法生态全是别人的,就像买了全套乐高,图纸却锁在美国保险柜里。”这话扎心却真实。美方在交易中明确要求排除中国技术参与,还要派驻人员联合监督——表面是“合作”,实则是划阵营、设门槛。 更值得玩味的是战略意图。美国正试图把AI算力变成新时代的“石油美元”:中东出钱出电,美国出技术出标准,最终所有数据流、模型流都绕不开美国生态。沙特和阿联酋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可能陷入“高投入、低自主”的陷阱。没有底层创新,再大的数据中心也只是高级代工厂。 不过,换个角度看,中东的雄心也倒逼全球AI格局多元化。过去算力集中在美欧,如今中东凭借能源优势(电价不到美的一半)和资本魄力,正在打造新的数字枢纽。这对打破技术垄断、推动区域发展,未必全是坏事。 关键在于:技术引进不能替代自主创新。真正的AI主权,不在于买了多少芯片,而在于能否培养本土工程师、开发原创模型、建立安全可控的基础设施。希望中东国家在拥抱合作的同时,也能牢牢握住发展的主动权。 科技无国界,但技术有归属。在全球竞争中,唯有掌握核心能力,才能真正站在浪潮之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