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南极信引爆职场共鸣困境:冰川下的企业管理反思】 11月16日,新东方迎来32周岁生日。远在南极的创始人俞敏洪,在冰川环绕中写下致全体员工的内部信。这封从世界尽头发出的信件,却意外在国内职场掀起波澜。 信纸上是南极的壮美景色:“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无边的宁静”;信纸外,是新东方各地办公区里加班员工疲惫的面容。这种强烈的现实反差,让原本充满温情的周年祝福,在员工群体中引发了复杂的情感共鸣。 “南极的企鹅在严寒中相互依偎,正如新东方人在困境中彼此扶持。”俞敏洪在信中这样写道。然而,现实中的新东方人更关心的是:明天的课程安排、续费指标、绩效考核。一位教育板块的员工在社交媒体坦言:“看完信,继续做续费方案到深夜。” 这场“南极来信”事件持续发酵。11月18日,相关话题登上热搜,网友们的评论直指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共鸣困境。“您在南极看冰川,我在出租屋算绩效”的评论获得高赞。更有时评人指出,企业家诗和远方的背后,是员工眼前的苟且。 面对争议,俞敏洪在11月20日首次回应。他澄清南极之旅并非传闻的148万元,同时宣布了一项颇具创意的计划:明年将组织优秀基层员工和会员前往南极考察。这个回应既是对质疑的解答,也展现了一个成熟企业家的危机处理智慧。 数据显示,新东方2025财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下降73.7%,正处于业务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节点,企业管理层与基层员工之间的情感共鸣显得尤为重要。员工需要的不只是南极风光的诗意描绘,更是对现实困境的理解与切实解决方案。 这场由一封信引发的讨论,折射出当代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共鸣难题。当企业家仰望星空时,如何不忘员工脚下的土地;在追求诗和远方的同时,又如何关注员工眼前的现实需求——这或许是“南极来信”事件带给所有企业管理者的深层思考。 在冰川与写字楼之间,需要的不仅是一封邮件的情感链接,更是企业管理中切实的共情与行动。这既是新东方面临的课题,也是这个时代所有企业都需要思考的命题。(图片来自网络)


